四川:遂宁日报担保机构能否挑起融资重担
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市担保机构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第一家担保公司诞生至今,已发展到11家,总注册资本达1.21亿元,特别是近两年发展更快,已经成为我市一个新兴的亮点。
发展呈现新特点
呈现多层次、多主体。在11家担保机构中,市级5家,县(区)级6家,而且在遂宁注册的担保机构占全市一半以上。从其性质分析,既有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也有民间资本组成的商业性担保机构。
资本构成多元化。担保机构资金的来源有政府财政资金、企业会员资金、企业互相基金、民间资金等。在全市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中,政府出资(含参股)5家,占45%,这充分说明,民间资金进入担保领域的速度在加快。
担保品种多样化。担保的品种从单一的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到履约担保、小额综合消费贷款、房产按揭担保、下岗职工再就业担保等。
担保贡献大,特别是政策性担保机构。根据对市富泰担保公司统计,2005年底,该公司累计完成担保额5.9亿元。一大批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长。
现实之痒令人忧
虽然近几年我市担保机构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实力弱。从11家担保机构分析,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才1家,县(区)级担保还处于起步阶段;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多数只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注入,缺乏后续的补偿和扩充资本。而众多的小规模商业担保机构也仅靠有限的担保费和利息收入维持运转,难以持续发展。由于受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较低,生产经营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以及诚信理念欠缺的影响,致使担保机构的有效客户不多;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担保机构的发展、业务规范运作、自律缺乏有效的监管。因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监管,造成最近两年我市担保机构无序发展。据调查显示,我市60%以上的担保机构是近两年新发展起来的,有一半以上没有开展担保业务,我市担保业在快速发展和运作不规范中也孕育着危机。
鼓舞人心的信号
据了解,我市将通过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他们依照“政府引导、商业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向国际化惯例靠拢”的指导思想,尽快建立我市“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龙头,以商业性、互相性担保机构为主体、担保再担保配套协作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加大财政投资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一是研究和争取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专项用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补偿机制、风险机制、奖励机制的建立和再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注入。二是组建政府出资建立再担保机构,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
同时,根据中省的要求和担保业务自身运作自律,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指导担保机构规范运作,以利于其防范风险,进行公平有序竞争;还要尽快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为担保机构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如国家再有相关扶持政策,我市担保机构的羽翼将更加的丰满。
来源:遂宁日报记者 陈俊良 2006-06-14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