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永红出新 升级“社区经济”
作为事实上的一级“政府”,街道如何破题“科学发展”?钟楼区永红街道寻找着自己的最佳角度。
当“社区经济”新近被永红再次提起时,这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意外地引起了关注。观察者认为,这体现了基层执政理念、发展思路的螺旋式上升。
解读永红这一出新,耐人寻味。围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富民惠民,永红正尝试城郊型经济向城市社区经济的转型。
“社区经济”新定义
“社区是个宽泛的概念,一个城市、一个集镇区都可以归纳进来。”长期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市委党校教育长严瑞忠表示,社区经济就是在这个空间内的经济活动总和,包括服务型经济、税源经济、社会公益型经济等,“这挑战了固有思维”。
他进一步解释说,城区经济侧重于产业的合理布局,而一个街道由于资源有限,必须将一、二、三产整体“打包”发展,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切口小、触角深的社区经济是个发展新方向。
永红的现实情况,为该理论找到了一块绝佳的试验田。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商贸流通、市民居住、文化教育等城市功能,逐步由市中心向外围延伸,永红辖区内的承载量越来越大。但同时由于规划控制,留给街道可利用的发展空间却越来越小,逼迫着街道另辟蹊径。而社区经济具有地域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等特征,与现实出路相吻合。
另一方面,目前永红辖区内有近30个住宅小区,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大中型超市有10家,大中型餐饮企业近60家,物流、交易市场、商务、中介、健身娱乐等服务业态均有一定规模;长江路、荆川路等城市主干道的建成,使地区交通更为便捷;荆川公园的扩建敞开,集聚了越来越旺的人气,为加快发展社区经济创造了空间。
“社区建设是钟楼的特色和优势。”街道党工委书记徐伟东表示,“小政府、大服务、大社会”是全面小康的特征之一,永红作为较成熟的城区街道,发展壮大社区经济,既是扬长避短的现实选择,更是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有效投入壮大税源
“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社区建设、城市发展和百姓满意是句空话。”徐伟东表示,在财政相对向上集中,支出责任相对向下转移的情况下,街道发展社区经济,主要是抓好“税源经济”。
以有效投入为抓手,永红积极培植税源。首先是坚定不移地发展先进制造业,街道目前的工业经济比重超过50%,也是主要税源,主导地位必须强化。年以来,街道加大对现有规模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小工厂、大贸易”的现代工业企业,同时加大技改投入,促使工业结构升级换代。仅上半年,就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2只,瓦艾特绝缘材料有限公司、华成电器有限公司、蜘蛛软件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获省级创新基金支持。
其次是立足区位优势,将第三产业作为社区经济的主攻方向。沿清潭路、长江路,以在建和规划新建的店面大楼为载体,重点发展楼宇经济;沿荆川公园,以餐饮娱乐、城市酒店、大卖场为主要业态,重点发展休闲经济;沿环南运河、童子河,利用城市改造、路网建设和河道整治机遇,重点发展房地产经济。
发展社区经济,政府必须进一步转换职能。记者了解到,永红正强化服务意识,筑巢引凤。目前街道主攻载体招商、项目招商,目前多个实力项目在谈。街道力争通过3年努力,新增各类工商企业500家,综合营销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3.5亿元。
打造“优质生活社区”
发展社区经济的题中要义,是便民利民。目前永红以清潭、宣塘和陈渡等居民区集中居住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文体健身、农贸市场、便利店等主要业态,发展“便民经济”。同时充分发挥各社区服务中心的辐射作用,促进各类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突出服务性的同时最大兼顾公益性。
永红的目标不仅于此,试图通过升级社区经济,在安全、便利、舒适和健康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从而在全市率先打造“优质生活社区”。
“这其实突出了三个和谐,即发展和谐、利益和谐、思想和谐。”严瑞忠表示,“优质生活”的核心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通过壮大社区经济,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发展社区经济的实践,使永红有效地实现了街、村两级财政收支平衡,有钱为群众办事,投入1000多万元让原乡镇企业退休职工全面进“社保”,年老社员的退养金逐年提高,还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一流的街道服务中心。
东方村的实践,是个很好的注脚。近年来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招商引资,村民的“富裕指数”连年快速攀升。村里以前有一条臭水沟,村里花几十万平整,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创业创优、邻里和谐的新风也越刮越强。
来源:常州日报 2006年06月09日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