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港合作:中小企业应发挥更大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结束,全国各地掀起了贯彻会议“保增长、促发展”精神的热潮。西南边陲的云南省16日举办滇港合作论坛,以期在合作中求得新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在出席论坛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力提升中小企业在滇港合作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两地中小企业在新一轮全面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促进两地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经纬说,近代以来,香港与云南一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香港回归祖国之后,香港和云南同为“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成员,两地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成效更加显著。很多香港人到云南投资置业,香港已经成为云南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同时,云南的很多产品也出口到香港,或通过香港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香港与云南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合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他说,目前有两方面的突出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如何吸引更多的香港中小企业到云南投资,二是如何扩大云南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对香港的贸易。较长时间以来,一些内地省份在对香港招商引资时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盲目追求香港的大企业、大项目,对中小企业、中小项目则不屑一顾。香港的大企业虽然相对集中,但毕竟“僧多粥少”,内地这么多省份,都指望大企业来投资是不现实的。而香港中小企业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大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虽然在资金和技术上与大企业有差距,但在香港这样竞争激烈的地区,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必然有自己的特长,也有相当的行业竞争力,但他们苦于找不到在内地投资的最佳途径和最适合的合作伙伴。这种不利于滇港全面深入合作的情况必须加以改变。
陈经纬认为,搞好滇港中小企业的全面合作,首先要客观分析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从香港方面看,由于香港长期作为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著名的国际自由港,造就了众多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规模虽小但涉及各个领域,遍布各行各业。他们在企业发展方向、技术支持、资金保障、产品市场乃至企业管理、员工素质等方面,大多能适应国际市场需要、与国际市场运作规则接轨,可以为内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与帮助。从云南方面看,云南作为内地相对落后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特别是在滇港合作方面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比如,云南拥有与东南亚、南亚连接的最便捷的陆路通道,这个优势是内地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近几年来,云南提出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并且取得了积极进展,昆曼公路通车就是很好的例子。云南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可以为香港企业在内地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只有分析清楚、正确把握滇港中小企业各自特点和优势,才能为今后深入合作创造双赢。
他表示,目前滇港合作的势头不错,但从数量和质量上看,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差距更大。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经济低迷不振的境况下,更应该采取一些特别措施加以解决。为此,我建议:
第一,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单个中小企业看,其经济实力有限、势单力薄,无法影响全局;但从整体看,他们正在支撑着、左右着总体经济。在香港,中小企业占据企业总数90%以上,这些企业从不同的方面(特别是从事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支撑着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繁荣与发展;在内地、在云南,中小企业同样占据重要位置。据官方提供的最新数字,目前内地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中小企业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据云南省工商联提供的数据:云南省中小企业2007年总产值占全省总产值比重达43.7%,中小企业总数共6.8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98%,中小企业就业人数255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88.5%。在香港,在内地,在云南,中小企业在保障就业方面为经济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人们的观念上,不能只盯住大企业而无视和忽略了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作用、贡献千万别看轻了、看小了,特别是在确定招商引资目标时,一定要因地制宜,能吸引到大项目、大投资固然好,但必须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投资,香港中小企业在广东投资的比重就是有力的佐证。总之,思想观念改变了,凡是有利于云南发展的资金和项目,不管企业大小、投资大小,都应该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的关注,尤其是对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第二,必须认真制订政策措施,积极引领滇港中小企业更好地合作共赢。比如,双方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两地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这项工作做好了,企业之间就知己知彼了,合作就有了针对性、有了基础、有了目标;又比如,双方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对方的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一些鼓励合作的政策规定,对到云南投资的香港中小企业创造更加优惠的投资环境,对到香港进行贸易的云南中小企业香港方面应想方设法给予扶持,等等。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滇港双方政府先后出台的扶持中小企业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需要抓紧落实。香港政府已经推出1000亿港元担保计划扶持中小企业,以缓解中小企业在流动资金方面的困难等等扶持中小企业的举措。
内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更是“多管齐下”:一是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央财政今年大幅度增加了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其中也安排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51.1亿;二是税收提供大力支持,为缓解中小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11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上调了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税则号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央行调整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今年云南也推出了《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举措。上述举措,有的落实了,但大量的仍未落到实处。我在此大声疾呼:就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例,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且呼吁,同时也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屡不能得到落实,原因是商业银行注重风险管理,不敢放款,商业银行为加强自身风险控制严格把关也不可厚非,香港也不例外,政府推出扶持中小企业的1000亿元担保计划难以在商业银行得到落实,所以,很迫切需要两地政府进一步重视制订出可行有效的办法,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希望两地政府特别是相关部门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机构,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第三,企业自身要苦练内功、优化结构,提高在滇港合作中的竞争力。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目前有不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这里有外部原因但更多的是内部因素决定的。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要抵御各种危机,提高竞争力,必须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下工夫。对于少量结构不合理、产销不对路、管理不善的企业被市场淘汰是难以避免的。
温家宝总理11月在考察珠三角时就指出,面对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冲击,在整个珠三角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时,深圳为什么相对好些,就是因为产业升级抓得早,自主创新抓得早。因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广大中小企业需要共同行动起来。首先要按照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练好内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不断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欢迎的高附加值产品,并加强技术工艺创新,在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同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结合当地和行业实际情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努力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三是在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四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五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充分把握运用政府新出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有利条件,或通过重组和有条件的争取上市融资解决资金问题。在这个时候,我认为,每个企业都要敢于面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的严峻局面,千万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能怨政府、怨政策,把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的责任推卸是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要保持清醒头脑,多想想自己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找出不足,想出真招应对困难。只有这样,内功练好了,我们的企业就一定能够从危机中转危为机重新崛起,也一定能够为滇港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