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德国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在温州举行
10月27日电 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打击,今年德国不少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但他们的先进技术和国际品牌依然强硬;另一方面,温州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正需要技术和品牌这两样“法宝”支持。如何让两者进行对接,取长补短?上周六,温州——德国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在我市举行,温州和德国企业进行面对面“相亲”。与会专家称,现在正是温州企业吸纳德国企业技术和品牌的良机。
温州——德国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是2008中国(温州)轻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市政府主办,市经贸委和交通银行温州分行承办,吸引了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摩立特集团等德国“重量级”机构和企业参加。
在交流会上,远渡重洋而来的德国中小企业,为温州中小企业展示了130多个项目,涵盖汽车制造、太阳能电池、塑料机械、风能建设、金融等领域;市经贸委分别与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交通银行温州分行签订了合作意向;交行温州分行与欧通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
不少温州企业在交流会上找到了“知音”。德国摩立特投行(Monitor Group)法兰克福分公司副总经理尼尔斯·克格尔,在会上向温州企业推荐了16家潜在的并购对象。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经理施世涨称,他们公司正在发展太阳能项目,一直渴望着能与拥有太阳能技术的国外企业合作,学习技术,引进设备。与会的德国Q-Cells公司正是一家从事太阳能电池研发生产的著名企业。于是,信泰与Q-Cells进行了详细的洽谈。
据悉,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市中小企业对全球市场蠢蠢欲动,其中不少企业正在努力寻找国际合作对象,建立国际贸易桥梁。我市一家阀门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称,温州阀门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买家就是偏好国外的牌子,因此如果能和国外的品牌合作,对于温州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不失为好办法。
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是代表德国55家中小企业联合会、85万家会员企业、38家国家级行业商会的最高机构,也是德国第二大商会。其总会首席代表托马斯称,全球金融危机中,德国中小企业被打击得厉害,有的企业生存陷入困局,但他们手中掌握着先进的研发生产技术和强大的品牌,现在正是温州中小企业“趁虚而入”寻求合作、并购,利用他们资源的好时机。德国萨特勒并购服务公司(Sattler&Partner)执行董事萨特勒介绍,温州企业如果想借德国企业的“壳”上市,他们公司愿意牵线搭桥。
市经贸委外经处处长殷文茹说,举办此次交流会的目的,就是给温州企业提供与德国企业交流合作的机会和平台,促进温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在家门口参与国际化经济活动。
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