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到创牌中小企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专注做贴牌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尝试了走品牌发展之路后,企业自我调整的结果。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拓展后,许多企业开始冷静下来,并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专心做贴牌。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做贴牌加工虽然利润比较低,但营业额比较稳定。在利润同等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比较倾向于为国外品牌加工订单,其中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国际品牌服装的管理比较规范;其次是生产周期互补。国外品牌基本上是提早一年开订货会,能够更好地调整生产周期,平衡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而国内企业的生产周期太靠近,旺季生产相冲突,无暇顾及。目前国内企业基本上5月、6月是淡季,专做外单,而1月、2月步入国内市场旺季,则做自己的秋冬产品,这样做能够更好地利用企业硬件资源,也能够保证劳动力的稳定性。
从贴牌到创牌并非一步之遥
目前,世界多数名牌服装产品在浙江、江苏均有生产基地,但在国际市场却难觅浙江、江苏企业的自主品牌,贴牌生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获利微薄。贴牌生产领域内所产生的80%以上利润都是被拥有知名品牌的进口商、分销商及终端商分享,而贴牌生产企业获取的利润有限,服装行业全行业利润率不足5%远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
在积累了做贴牌完成资本和经验后,很多生产商的下个目标是经营自主品牌。不少企业做了这么多年的贴牌加工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等条件后,开始考虑做自己的品牌,但目前对于这类企业来说,最困难的还是产品开发。此外,从贴牌转做品牌,除产品设计外,缺乏营销和宣传意识恐怕也是这类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可以说,从贴牌到创牌的转型并非一步之遥,它涉及到了产品款型设计、市场营销、规模、管理、效率、人才等诸多方面问题。
但从来料加工到贴牌加工,从中低档的贴牌加工到中高档的贴牌加工,从给国内贴牌到给国际贴牌,从提升贴牌加工档次到寻求自主品牌……中小型企业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离创牌目标渐行渐近。
提升企业软硬件实力是关键
面对美欧市场纺织品设限,每年出口欧盟产品占中国出口总量1/3的温州服饰企业一致认为,要从标准上实现突破。目前,温州地区许多企业正在硬软件上加大提升的力度和速度,分别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 000环境体系认证等,力争达到国际上的标准要求。加强国际质量认证和环保认证,既吸收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和品牌管理经验,亦形成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很多江浙外贸企业是从原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中发展起来,而这些企业的市场仍主要集中在原来委托加工国。目前江浙各个纺织品出口市场已形成特定出口格局,单个企业的出口目标国家比较单一,这种出口市场构成容易使企业特别依赖一两个国家,如果这些市场情况发生变化,那么企业就面临巨大的风险。
许多行业组织在倡导企业做品牌的同时也会鼓励做贴牌,这两种形式的存在是社会分工的体现。企业不能仅仅关注国外市场,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品牌战略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取得优势。
在产品出口"原产地"无法改变的现状下,海外投资建厂成了纺织大省企业规避欧美"特保"的最佳途径,但这种方法也并非"万全之策"。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一家海外设厂的制衣公司就因劳工问题受到了美国商务部的调查,至今纠缠不清。任何事情都会有其两面性,企业还得权衡利弊,三思后行。
来源:产经网-中国服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