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小企业成580万人就业“蓄水池”
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是乐趣,更多的却是艰辛。目前,我省中小企业的总量约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多数是民营企业或创业型企业。在经济比重上,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全国范围内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相当短暂,近七成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都不超过3年。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可见一斑。
中小企业如何才能茁壮成长?中小企业“破茧”突围的秘诀何在?
“就像森林中有参天大树也有小草一样”,1月13日,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周明定为我省中小企业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姓经济”、“草根经济”,这是人们对规模较小、遍布城乡的中小企业的形象称呼,也正是因为其“小”,扎根民间,机制灵活,成为社会经济中最为活跃、最具活力的“细胞”。
目前,我省中小企业已达到8.8万户,2007年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018亿元,同比增长18.4%,占到全省地方总产值的53.9%;上缴税金420亿元,同比增长30%。全省民营经济生产的煤炭、焦炭、生铁、生铁铸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10、2/5、1/10和1/4,分别占全省的1/3、4/5、4/5和4/5。现在,全省农村经济总产值的2/3,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工业增加值净增量和城乡居民收入的1/2,财政收入的1/3,都来自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这个过去的经济“配角”如今已成为支撑山西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特别让人称道的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为580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占到全省企业就业人数的八成。
与2004年下岗前相比,33岁的牛永华目前的收入是当时的3倍。牛永华告诉记者,从一个国有企业的职工到一个小型私有企业的会计,走过一个心理的适应期,现在她很满意自己的工作,对这家企业充满了信心。
牛永华所在的企业是太原市一家专营汽车GPS的公司,她从某轮胎厂下岗后,经人介绍成了这家企业的会计,每月的收入是近3000元。近年来,我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统计,全省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40多万人,城镇现有待岗人员30多万人;全省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近10万人;全省1100万个农村劳动力中除去已转移的400多万人,还有400万个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
而山西人才市场最新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从近期人才市场指数看,发布招聘信息的单位中中小企业占到招聘单位的九成以上,需求岗位数在各类企业中位列第一。中小企业需求职位主要集中在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客户服务及技术类,而且大都是中层以上的岗位。
中小企业因其具有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较大,就业准入门槛较低、求职者择业回旋余地较大,劳动报酬较为丰厚、对求职者吸引力较强以及用工机制和经营方式较灵活、适合社会就业多样性需求等特点,成为解决就业最便捷、最有效、最稳定的主渠道。
市场如布,企业似针,尽管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这块“大布”上,已经绣出了朵朵绚丽的花朵,但长期以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仍面临着众多“成长的烦恼”。
来源:三晋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