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新品不断涌现 中小企业将成为银行稳定客源
近日,一份由深圳发展银行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合作完成的报告显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融资方式已逐渐从银行融资转向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正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持续稳定的客户源,也是未来银行对公业务重要的盈利点。
据介绍,该报告自今年8月展开,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中小企业共544家,覆盖北京、上海、天津等17个城市。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合法融资渠道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银行或民间融资,但银行对除制造业以外其他行业中小企业还是信心不足。尽管中小企业已逐渐受到银行重视,但银行的持续服务和中小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相比仍然滞后,企业大部分资金还是来源于企业留存收益。
实际上,据记者了解,目前由于相关政策的影响,沪银行在房贷业务增速有所减缓的背景下,近期,上海监管部门已加大鼓励银行为小企业贷款开辟“绿色通道”的力度,沪上银行小企业贷款新品也不断上市。
本周二,在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举办的中小企业信贷产品推介绍会上,该行一举推出十多款小企业融资新品,其中循环流动资金贷款产品改变了目前同类产品必须一次申请并一次还本的惯例,将个人信贷的便利“嫁接”至小企业信贷上。而光大、交行等目前也拥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链式”融资产品及综合化融资模式。
深发展业务部负责人表示,目前沪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已不仅仅是放贷,而是将外汇、流动资金贷款、现金管理等多项业务进行系统整合,让小企业享受银行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
记者了解,相比大企业信贷,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均可按基准利率上浮30%-40%,对银行特别是定价权较弱的中小银行而言,在可放贷资金量有所减少情况下,做大中小企业信贷是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重要手段。而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上海银监局连下“通知”,要求银行进行小企业融资创新,并认为目前小企业贷款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对此,上述报告认为,目前,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度、信息透明度及缺乏抵押物等问题,从银行获得间接融资依旧存在一定困难。而商业银行、中小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却因为放贷操作比较灵活,受到中小企业青睐,特别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无抵押贷款等更是受到中小企业热捧,说明银行在贷款方式上的创新是抢占中小企业市场的关键。
调查显示:九成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
近日,渣打银行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中小企业的一份特别调查显示,有90%的中小企业承认面临融资困难,然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银行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知识,并对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程序知之甚少。调查显示,当企业有融资需求时,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首先采取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但是有将近80%的企业不了解银行机构、农村信用社等中小企业贷款的种类及贷款审批流程。而从导致中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失败的原因看,有近97%的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交有效的资产抵押或无法提供合格的担保人而未通过贷款申请。
其次,企业信用也存在问题。一些企业甚至利用多头开户、无效担保的方式骗取银行贷款,并借企业改制、破产等名义,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商业银行因此严格审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另外,中小企业在借款时,不仅无法享受优惠利率,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利息。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为寻求担保或抵押,中小企业还要支付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