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研究:驶向中小企业IT市场的“蓝海”
中小型企业IT市场的增长率高于整体市场的IT增长率,我们认为未来会出现长尾效应。以前的大型企业可能为我们的销售额贡献80%~90%,现在这个比例在下降,中小型企业在所有企业里已经占到36.8%,未来会占到50%,这也是长尾效应非常好的体现。
中小型企业IT市场潜力巨大,增长强劲。IDC统计和预测了2006年到2011年中国整体市场规模,2006年的IT市场规模有395亿美元,可以把它分成政府、教育、家用、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5部分。其中中小型企业(500人及500人以下)占28.1%,到2010年这个数字预测将达到28.7%,将近30%。从所有企业来看,2006年中小型企业占全部企业的46.8%。到2011年时也就超过了50%,从这些数字来看,中小型企业在IT市场的机会非常大。
中小型企业IT市场的增长率高于整体市场的IT增长率,我们认为未来会出现长尾效应。以前的大型企业可能为我们的销售额贡献80%~90%,现在这个比例在下降,中小型企业在所有企业里已经占到36.8%,未来将会占到50%,这也是长尾效应非常好的体现。中小型企业对GDP贡献巨大,有60%左右,对出口的贡献是65%,对税收的贡献是40%,吸纳的就业人员占70%。
接下来再看中小型企业的特征:第一个是多。372万家法人单位,还有3000多万的个体户,这个数量确实太大了。第二个是散。很多厂商说中小型企业太散了,太难做了,确实散。说它散也散,在全国任何一个地域都有中小型企业,所有的行业都有中小型企业;说它不散也不散,从地域分布上看,目前还是以华东、华南为主,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散。上海、广州周边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差不多占了80%,比较集中。从行业来看,中小型企业在制造、批发、零售和服务这4个行业比较多,占了85%以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不散了。宏观上散,稍稍微观一点就不散,所以中小型企业制定战略的时候,要侧重在地域上。第三个是新。中国有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型企业完成的。但也有一个不太好的方面,每隔5年70%的中小型企业都是新的,也就是说每隔5年有约70%的中小型企业都会死掉。这对IT厂商来讲可能有利和弊两方面:一方面,有很多企业5年内会死掉的话,预算可能会很紧,所以不能拿出足够的预算购买PC,对厂商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好的因素。但从另外一个层面看,有更多新的中小型企业出现,对于信息化,对于IT有认识,反过来也会给PC厂商带来新的机会。中小型企业的第四个特征是“难”。融资难、招人难、管理难、发展难。如果IT厂商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这4个问题,它的产品和服务一定会得到中小型企业的信赖。
从信息化角度来看,还有50%的中小型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在专业服务的中小型企业,如法律、咨询、广告、审计还有一些其他商务服务,这些做商务服务的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程度非常好,PC普及率有90%以上,有很多的应用系统在做,整体搞得非常好。而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可能只有两三台PC,仅仅把财务实现了电算化,其他的根本谈不上信息化。从这个角度来讲,两极分化很严重。再就是缺乏专职的IT人员,已经实现信息化的中小型企业有70%目前还没有专职的IT人员。另外,IT预算投资在1万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可能超过50%。还有对于实施信息化的中小型企业,最大的挑战可能来自企业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从IDC的调查可以看到中小型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是满足销售促进、管理改善、市场推广以及其他的业务,主要有网站建设、企业邮箱、员工在线、客户关系等等。
来源:IT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