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国有中小企业融资面临五大难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通过融资手段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和壮大中资金的不足,已被社会认可。但近期银川市国资委对其所监管的62家国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银川市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五大难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难题一:渠道单一制约企业融资总量和成本
银川市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属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和商流服务业,产品附加值小,企业税后利润低,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主要靠对外融资,而商业银行是其融资的首选对象。截止2006年4月,银川市国有中小企业累计融资贷款7亿元,95%%以上的资金直接来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行以外的融资额不足5%%,这不足5%%的融资额则来源于企业职工的集资款。
难题二:抵押和担保是融资的主要方式
由于银川市国有中小企业资产少、盈利能力弱、规避风险能力差,在进行融资时,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已经成为这些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银行为减少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自1998年以来(含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普遍推行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到目前为止,银川市国有中小企业没有一家列入“3A”或得到“黄金卡”的企业(能够在授信额度内享受到30-50%的信用贷款)。截止2006年4月末,银川市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占60%,担保贷款占33.7%,基本没有信用担保的形式。
难题三:抵押融资折扣率高、手续繁琐、收费高
目前,抵押贷款的一般抵押率土地、房地产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到30%,专用设备为10%。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以及公证等众多管理部门,手续繁琐,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如果再加上正常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几乎与民间借贷成本相近。另外,评估登记的有效期限短,与贷款期限不匹配,致使企业在一个贷款期限内要重复进行资产评估登记,重复交费。
难题四: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
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而国有中小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往往是一家企业出了问题会连累一批企业,使担保常常变得有名无实。现在我区各家银行担保贷款比重在下降,抵押贷款比重呈上升趋势。
面向国有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的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银川市国有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银川市政府出资设立了信用担保中心,中心在筹建之初得到了一次性的资金支持,但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国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受所有制限制,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
难题五:融资结构简单使用效率低
这些企业的融资结构也很简单,全部融资由货币资金组成。融资租赁和其他融资方式、融资工具的创新,企业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一户企业尝试过。据有关专家讲,在发达地区,非正式的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二板市场的发展,占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60%%以上,而银川市国有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融资额均为零。
银川市国资委在调查时还发现,一方面这些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企业融资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企业是在资金短缺的经营情况下进行融资,融到的资金一部分用于偿还到期的借款,另一部分用于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在银川市国资委监管的62户中小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净资产利润率超过1%%,有的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为零或为负数。
来源: 宁夏网☆华兴时报 记者 樊玲 通讯员 梁振军2006-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