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建立一个由政府牵头、电信运营商主导、中介服务机构和IT厂商共同参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和保障体系是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最新发布的《2006中国域名主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企业网站的数量为51万。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在3000万以上,网站普及率不足2%,企业网站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尽管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日盛,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仍不理想。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信息化之路是因需而动,因此,中小企业信息化不宜做表面文章,而是围绕应用,突出实效。
中小企业唱“重头戏”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68.3%和50.2%。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被进一步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潜在的市场。
据统计,我国4000多万中小企业中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只有37%,即使37%建独立网站的企业也仅仅有85%用于宣传或查询信息,用于电子交易的只有11%。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更是薄弱。
2007年是我国信息化的全面启动之年,也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唱“重头戏”的一年。据赛迪顾问预测,2007年中小企业IT投资整体规模将达到1712.59亿元,预计到200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60.4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6%。
据介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期,力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总数能够翻两番,达到40%;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中小企业达到60%;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展采购销售的中小企业超过30%。
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据一项调查显示:有70.4%的企业认为进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宣传产品,67.7%的企业认为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有33.6%的企业认为能够降低生产、销售、运营成本。信息化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效益水平。
虽然多数企业逐渐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中小企业还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即使在已经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最新一次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显示,近半数中小企业仍未实施任何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已实施建设的也多数以网站、财务或OA等单一功能为主,他们多数对信息化没有紧迫感。
同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存在着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技术落后、信息滞后、融资能力差和管理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健全的服务体系离不开运营商的参与
逐步建立由政府牵头、电信运营商主导、中介服务机构和IT厂商参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和保障体系,是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和水平,加快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专家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更多地需要外部力量的带动。其中政府部门是带动的主力,而龙头企业纵向带动与第三方服务平台横向带动是两种最典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规模带动模式。
电信运营企业在众多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平台中更是脱颖而出。例如,中国电信联合知名IT企业,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并推出了客户品牌“商务领航”。联盟聚合产业链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打包服务。
信息化专家认为,平台型的电子商务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将会催生一个新的产业——电子商务服务业。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且,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处于不同的领域,不可能指望一劳永逸。另外,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同时提供相应地政策和环境保障。
来源:通信信息报 2007年04月16日余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