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破解贷款难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当前,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建设和谐社会、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兴国、鼓励民间投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发展迅速。仅以笔者所在的某市为例,全市有1.8899万户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7%,中小企业实现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2.2%,从业人员年均增加14.9万人。
  协调好商业银行与地方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更快、更好、更真诚地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在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具体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
  不注重数据积累,缺乏对优质中小企业的选择方法。目前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未建立专门的市场研发机构,未建设内部组合风险分析数据库,未建立适应中小企业风险控制特点的风险评级系统。不能全面了解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结构、特征,对区域产业政策与本行营销重点不能有效结合,发展的盲目性较大。数据缺乏、信息狭窄严重制约对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拓展能力。
  未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贷款特点的风险定价体系,因此也就没有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体系。对商业银行来说,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上最为有利的因素是定价的主动权,而商业银行恰恰放弃了这一有利因素,仍然采取简单的统一上浮标准的定价模式。简单定价模式一方面会丧失更大的获利机会,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诚信客户的忠诚度,不能获得诚信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影响存量诚信客户扩大融资和对新的诚信客户的吸引力。
  产品单一,不能根据中小企业的需求创新融资模式。根据通常的贷款模式,商业银行一般对大企业依据资产负债表等报表发放保证或信用贷款,而对中小企业通常由于其难以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难以提供银行认可的担保单位而办理抵押、质押贷款。由于中小企业一般拥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存货、专用设备等资产,而银行只接受房地产、通用设备抵押,中小企业符合银行抵押的资产有限,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增长。
  审贷程序复杂,阻碍了中小企业申请银行融资的意愿。由于多层的审批程序,加之商业银行严重的官僚作风和敷衍的态度,使得中小企业不愿到银行申请贷款。
  缺乏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考核机制,阻碍了营销部门的积极性。在现实的业绩考核中,商业银行对信贷管理采取严格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未能给客户经理一个全面的正向激励考核。
  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固然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但当业务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并能够管理好,收益将稳定可观。同时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必然带来巨大的物流、资金流,其中隐含着除信贷之外更大的金融业务,如果银行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还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在传统银行业务空间已经收窄的条件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和业务创新的战略选择。
  整合信息资源,挖掘优质中小企业客户。企业客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状况的中小企业客户的标准来判断什么样的企业是优质企业。商业银行从现在开始就应着手建立一个完备的内部组合风险分析数据库,在整理历史数据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动态信息。
  创新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模式。推广“供应链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对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借助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激活自身经营活动,赢得更多的商机。同时,“供应链金融”还可以促使银行跳出对单个企业融资的局限,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考察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对企业经营状况的静态关注转向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动态跟踪,也是金融产品的一个重大创新。推行以个人信用担保的个人信用担保贷款模式,切实解决担保难的瓶颈。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由自然人提供担保,充分利用个人信用融资,可以解决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困难,也能够有效防范经营者将公司资产向个人进行转移的道德风险。拓展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模式,降低融资门槛。从国际上看,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在国际上已经是较成熟的贸易融资方式,被列为准低风险业务。有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等于在企业的贸易行为上加注了国家信用。因此,商业银行在提供信用保险融资产品时,对企业的评级情况、担保情况的要求较其他融资产品要低,是出口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现实途径。
  另外,为了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商业银行难贷款的矛盾,商业银行应确立有效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理念,要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来源:金融时报陈振勇 2007-04-09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