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中国治污重点
“如果说,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人不能够达成一致的意见共同着手解决,社会的可持续性和公正,以及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永远不可能得到克服的。”联合国秘书长行政办公室全球协议高级顾问杜晖贤(Frederick C. Dubee)在2月6日第五届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表示。
两个问题:环境与能源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范围内的社会不公现象日益出现,主要表现为贫富极端分化、生态退化,气候混乱,生物多样性缺失以及能源的储备下降等。“这些挑战相互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杜晖贤强调说,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种创新的解决方式或者模式。
据悉,刚刚在达沃斯结束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各国代表提了一个问题,即中国到底想要让世界变成什么样子?中方参会代表回答说,“中国需要一个和谐、和平的中国,以及一个和谐的、和平世界。”杜晖贤认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都也是政府所积极倡导的议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一直是中国政府坚定追求的两个重要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公司所起到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很多努力。
要解决环境和能源这两个问题,杜晖贤认为,首先,应该把所有的利益相关方观点“放到桌面上来”。其次在公司经营战略上,应更加拓宽公司的目标,不仅仅要有经济上的发展,还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第三,要把不同市场都纳入到企业核心运作过程当中来。“我们要在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下,要有更多的责任意识,要更多地考虑到人、考虑到环境。”他强调说。
小规模污染企业最难治理
在199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要求企业界发挥作用,无论在何处开展业务都表现出良好的全球公民精神。他提议制定一项“全球契约”,该契约涉及国际共同协定的三个方面: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
全球契约通过这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很多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公司所认可。
虽然很多企业都在极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也为此作出了实际行动,但“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和上百万小规模污染排放企业进行合作。”杜晖贤在面对中国环境问题时指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飞速崛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破坏环境的现象频繁发生。据媒体报道,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对中国污染负荷作出的估算表明,50%至60%的污染负荷来自国内的中小企业。
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调查,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3000万家左右,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其中80%以上的工业生产存在污染问题,占中国污染源的60%。中小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较快,在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的比例迅速提高,并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而且中小企业的污染源正由过去的点状分布发展为城乡复合型的面状分布。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和中国环保机制的缺陷,虽然中央环保部门对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的中小企业地区多次督办,却见不到成效。1996年,我国展开了关停取缔“十五小”和“五小”企业的环保行动,但是11年过去了,污染治理成效却不大,许多在环保行动中关闭的污染企业又恢复了生产,同时新的污染企业也在不断开工。
治污需要创新
污染问题成为制约很多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的因素,“具体的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很难管理。”杜晖贤强调,这个领域的监管还是有待加强。如果能和中小企业很好的合作,仅仅花费一点成本,甚至不需花费任何成本,就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污染的排放。
“当然中国不能够因为想要走捷径,学习别人之前的做法,希望省下一些气力,必须要进行独立的创新。”杜晖贤表示。
据了解,在30年前杜晖贤的家乡——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如果工厂有浓烟,就会被罚20美元,但是目前随着工业进步,已经没有办法很好的衡量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代价。“但是我们必须能够更好的合理使用资源,更重要的是增强我们的意识,在这个领域,中国已经起到领导作用。”杜晖贤强调说。
杜晖贤(Frederick C. Dubee)
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曾先后在加拿大,瑞士,爱尔兰,英国和奥地利接受教育。1968年,他加入一家汽车公司,开始了他30年的在汽车行业的职业生涯,在汽车市场营销,战略规划,管理培训和跨文化团队建设方面勇于创新,颇有建树,足迹遍布北美,南美,欧洲和亚洲国家,他曾参与或领导了许多重大项目,在国际汽车工业享有较高的声誉。
2000年初,受命于联合国安南秘书长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高级官员加入当年10月新组建的办公厅全球契约办公室,分管联合国秘书处同企业,智库,劳工和环保组织等联络工作,过去几年,他频繁应邀访问中国,印度,日本,中东和欧洲国家,代表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和全球契约办公室出席各种会议和发表演讲,多次与各国政要,公司高层主要探讨有关全球契约及其倡导的十项原则,在他的领导和努力下,由安南秘书长倡导,并在联合国首脑会议上获得各国政府背书的全球契约及其倡议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来源:公益时报 记者 于佳莉 2007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