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何扶持中小企业



  美国:建立机制 提供保障

  小企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的发动机。
  数据表明:小企业创造了美国三分之二的新增就业岗位。自2003年以来,美国共创造了5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其中大多数是小企业创造的。美国制定了《小企业法》,专门成立小企业管理局,尽可能对小企业的利益给予保护、援助、指导和扶持,以保护自由竞争的企业制度。

  法规政策支持小企业发展

  美国对小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中小企业也没有详细区分,而是统称为中小企业或小企业。小企业的标准因行业而异,主要依据是企业的收入和雇用工人的数量。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小企业管理局的标准,制造业和采矿业工人人数在500人以下(包括500人)、批发和贸易行业工人人数在100人以下(包括100人)的企业为小企业;零售和服务业年收入在600万美元、建筑业年收入在2850万美元、农业企业年收入在75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均为小企业。但是,也有一些行业不采用这个标准,而是把年平均收入75万至2850万美元之间,雇用工人人数在100人到1500人之间的企业统称为小企业。由此可见,美国小企业分布的行业比较广泛,除了零售这类靠规模经济发展并已高度集中的行业外,其他行业都活跃着为数不少的小企业。
  在美国市场上,由于小企业富于创新但自身融资不易,联邦和地区政府都会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美国总统布什曾在2006年4月举行的“美国小企业周”启动仪式上表示,政府将致力于形成一种鼓励创新、促进中小企业繁荣的环境,并努力实现小企业永久性的税收减免。
  在传统上,美国一直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美国最初制定《反托拉斯法》,目的就是为了对垄断组织实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保护小企业免受大企业的不公正挤压。二战后,美国垄断势力急剧膨胀,小企业处境日益艰难。为此,美国国会在20世纪40年代分别设立了参议院小企业委员会和众议院小企业委员会,商务部也设立了小企业署。195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法》,授权联邦政府专门成立小企业管理局,其基本宗旨是尽可能对小企业的利益给予保护、援助、指导和扶持。1980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灵活管制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措施,目的在于使小企业免受联邦政府对企业的许多管制措施的束缚。

  设立专门机构扶助小企业发展
  1953年,美国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其服务宗旨是为小企业出谋划策,保护其利益不受损害,支持小企业发展,并通过保持企业间自由竞争来加强美国的总体经济实力。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工作方法是与公共事业和私营企业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设立负责各项事业的专门办公室,除了美国本土外,在波多黎各、美属维京群岛和关岛都设有分支机构。这些机构为小企业发放贷款,为小企业争取政府采购合同担保,提供商业培训、管理和技术支持,以及咨询建议服务等。
  在融资方面,1958年美国在《投资公司法》中设立了“投资小公司项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便是在此项目下注册,开始管理私有以及由私人运营的风险投资公司,并协助其融资。这一项目的投资对象为高风险的小企业,投资方式为长期借贷和股本投资。
  从1958年到2000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通过风险投资项目已将为数300亿美元的风险基金投放给小企业,支持小企业的成长。风险基金的投放建立在行业和金融专家对项目的商业评估结果上。但是即便经过严格的技术和市场评估而获得风险投资的项目,也不一定能最终存活,大多数的风险投资项目在投资用尽后退出市场,能给予投资者回报的只是其中极小部分。但很多投资者敢于冒险,因为几个成功项目的收入就可以抵消绝大多数失败项目的投入,并能为投资者带来盈利。这样的机制是技术创新的小企业的温床,有时甚至能孵化出能极大影响和改变整个经济的重大技术创新,这在软件业已屡见不鲜。
  1964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又开始了“平等贷款机会”项目,对拥有前景良好的商业计划,又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贷款申请人放松信用和担保的要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正在运行的投资组合包括总数为450亿美元的21.9万项贷款。从1991年到2000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帮助约445万家小企业获得了946亿美元的贷款,已超过1991年以前贷款的总额。
  另一方面,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还具有沟通协调功能。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与全美的小企业保持直接的联系,在美国国会和其他联邦机构里反映小企业的困难和需求,维护小企业的利益。在制定新的政策法规时,尽量避免其对小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争取对小企业起到有利的扶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还帮助小企业在联邦政府采购中获得“公平份额”。联邦政府是美国最大的“单个”消费者,每年要向私营企业购买上千亿美元的商品和劳务。根据美国《小企业法》,政府应该在各种采购中给予小企业不少于23%的份额。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与各个联邦机构保持经常性磋商,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帮助小企业争取大型联邦采购中的分包合同。
  除了美国中小企业局这样的专门机构外,不少联邦政府部门也都有各自的小企业扶持项目。例如联邦能源部就有专门下设机构,负责小企业和处于劣势的企业有公平和平等的机会获得能源部的合同和下包合同。
  此外,一些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的力量也不可忽视。例如,1943年成立的代表小企业声音的全美独立企业联盟,它拥有60万个会员,宗旨是促进和保护其会员建立、运营并扩大自己的企业。通过汇总会员的购买力,全美独立企业联盟为其会员提供优于市场价格的产品与服务,联盟也为成员提供及时的信息来帮助他们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自2004年以来,联盟与戴尔公司共同举办一年一度的“小企业优胜奖”,鼓励小企业创新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美国商会则是95%以上的会员是中小企业,负责游说政府制定对其会员有利的经济政策。

  创业文化促进小企业发展
  在美国,实现个人梦想的创业文化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无关系。美国商会纽约分会的政策和项目经理麦修·依顿说,他儿时的邻居,一位已近中年的父亲,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曾3次创业。虽然3次都没有成功,但他似乎雄心不减。创业失败后,他就开始给别人打工,一旦积累到了一定的资金,或者申请到了投资,就重整旗鼓,到他所看好的行业,创办自己的企业。在美国,不怕冒险、容忍失败的文化背景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志在创新的小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美国著名的纳斯达克也是中小企业资本融资的大平台。美国1971年开辟了这个“二板市场”,即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专门为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大规模的权益资本。目前,纳斯达克已大约拥有5000家上市公司。

奥地利:

政府商会联手 推动企业出口
  □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王宝锟
  根据欧盟关于企业规模的统一界定,员工人数少于250人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最小的企业为10人以下,小型企业为10—50人,而中型企业为50—250人。截至2006年初,奥地利共有约1300个大型企业和约25万个中小型企业,其中包括21万个最小型企业。据奥地利联邦商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初,奥地利中小企业雇员人数将近190万人,而只有95万人在大企业就业。可以说,中小企业在促进奥地利经济增长、加速技术创新以及安置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方面,奥地利也一直走在欧洲各国的前列。
  仅800多万人口的奥地利,内部消费市场有限,对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奥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但由于奥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经济实力无法与大国的大型跨国企业相比,企业经营较保守和慎重,开发和投资国外市场,特别是欧洲以外市场的能力不足,因此政府在资金和信息上给予中小企业的扶持尤为重要。
  2004年,奥地利联邦经济与劳动部和联邦商会联合启动了“走向国际”计划,在采取措施开拓海外市场、培养外贸人才和建立国际商业联系,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奥政府和商会在过去两年提供了1亿欧元扶持资金,大部分资金由联邦商会内的对外经济司具体负责使用,另有三分之一资金通过国际旅游局和各联邦州的经济促进公司为企业提供服务。在联邦商会的具体操作下,奥推动中小企业“走向国际”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市场开发与进入、外贸知识技能与人力资源(即外贸人才培养)、企业间商业联系的建立和为中小企业减负等4个方面,同时每项具体措施都由专人负责组织和联系。
  首先,在市场开发与进入领域,奥联邦商会通过专人负责筹备各种商贸活动,具体包括:在维也纳和各州首府举办专题报告会,邀请不同国别和行业的专家为中小企业介绍市场和行业信息;以较低廉的费用组织、帮助中小企业到邻近国家市场深入考察,了解当地的供货商和展会情况,以及相关的商业信息;帮助重点行业开发具有出口潜力的市场,包括采购信息交流与协调、专业市场开发研究报告、在当地市场举行产品和技术展示活动等;通过举办活动或组织实地考察向企业介绍特定行业的最新发展、未来趋势和新的设计理念,在企业间建立网络联系,既为咨询企业提供商机,又为服务出口商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为企业在外国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市场开发与信息咨询提供再融资或部分融资等资金扶持。
  其次,在外贸知识技能与人力资源领域,培养外贸企业人员的实用技能和相关知识也是“走向国际”计划的一个重点,目的是通过外贸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智力支持。针对奥中小企业外贸人才不足,奥联邦商会为外贸企业经理和工作人员提供一系列的外贸知识再培训教育,等级也由浅入深,甚至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需要提供专门的出口咨询。对那些具有出口潜质又缺乏勇气和相关知识的中小企业,商会组织各方力量帮助其尝试开展出口业务,甚至专门为其制定出口启动方案。商会还鼓励和扶持经济、技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到奥企业设在国外的子公司做数月实习,既可丰富大学生的国外工作经历,又为中小企业输送了来自本国的实习人员,并可供企业在未来聘用。
  第三,在建立国际商业联系方面,奥商会首先将展会作为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重点。据统计,参展出口型企业的销售额中25%是通过展会直接或间接取得的。因此历史上,奥联邦商会就经常组织和协调中小企业参展,并为中小企业承担30%的参展费用。在“走向国际”计划中,联邦商会在以往承担30%费用的基础上再额外承担企业12.5%(欧洲展会)至30%(海外展会)的参展费用。这就意味着,首次参加欧洲以外国家展会的企业最多可以节省60%的费用支出。其次,商会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参加经济领域的国际会议和专业研讨会,以便企业建立相关行业的国际联系,宣传介绍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商会最多可为企业承担50%的费用(人数限制在3人以内),报销费用的最高额度可以达到2500(欧洲以内)到5000欧元(欧洲以外)。再次,帮助企业扩大参与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项目的机会。迄今为止,奥一些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参与了很多世界银行和欧洲重建与开发银行的项目,并从中获利。鉴于这些金融机构在亚洲、拉美和非洲的贷款项目仍有潜力可挖,奥联邦商会计划进一步加强与这些机构的联系,帮助奥中小企业获得各种项目信息和贷款。商会还会促进中小企业加强与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确保奥出口型企业在研发方面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并及时获得最新的专业信息。合作方式包括成员间合作、信息交流、项目共同开发、组织交流活动及市场考察等。
  第四,减少税负以强化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统计,通过非直接的税负减免政策扶持,在2001—2005年的4年中,奥地利中小企业每年减负获益金额达到13亿欧元。仅在2005年,奥地利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奖励总计3.5亿欧元;将中小企业公司所得税税率由34%降低到25%,减税3.3亿欧元;同时给予农林企业和小作坊式企业的特殊优惠税收政策,减税2.9亿欧元;为研发及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扶持资金1.3亿欧元、学徒津贴1.3亿欧元和教育及培训资助2000万欧元;同时在实施个人所得税税率改革后,企业减少支出7000万欧元。
  奥地利高等经济研究所(HIS)主任伯恩哈德·费德勒表示,奥目前已经不太可能再出台新的较大规模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尤其是成本在4亿—5亿欧元之间的大型扶持项目。目前主要的工作是采取适当的措施,优化现有的促进政策。同时他认为,目前的数据可以说明奥地利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非常成功。

匈牙利:金融政策鼓励小企业创新
  □ 本报驻布达佩斯记者 高伟东
  2004年5月,匈牙利加入欧盟后确立了在2015年以前达到欧盟经济平均水平的发展目标,提出“经济竞争能力实施纲领”。该纲领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改善,主要内容包括:大力鼓励投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研发和创新;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其中,注重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尤其重要。

  财政给予补贴

  在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匈牙利提供各种优惠信贷和财政补贴,倾向是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由经济交通部等政府部门及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共同组织执行的所谓“综合优惠信贷项目”:一是“微小信贷项目”,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获得贷款总额最多为300万福林(约合1.5万美元),可通过地方政府企业服务中心办理;二是“中型信贷项目”,该项目主要以优惠利息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获得贷款总额最多为1000万福林(约合5万美元),已有11家银行提供此类贷款;三是“技术创新信贷项目”,该项目信贷总额为8亿福林,由匈牙利开发银行协调,许多商业银行参与提供贷款,目的是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以使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达到欧盟的高水平,最低可获得100万福林(约合5000美元)、最高可获得5亿福林(约合250万美元)的贷款。
  此外,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的支持力度,匈牙利开发银行设立了资金总额为400亿福林(约合2亿美元)的“中小企业开发投资项目”。每个企业可获得5000万福林(约合25万美元)至5亿福林(约合250万美元)的资金,资金使用时间最长为5年,并且匈牙利开发银行所持资金比例不得超过该企业资本总额的49%。
  除了在金融领域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外,匈牙利还通过财政补贴等措施大力支持其技术创新与工艺改造。政府对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设备的采购、知识产权的购买等提供无偿援助,援助的最大幅度为费用总额的50%,最高金额不超过2500万福林(约合12.5万美元)。经济交通部每年面向中小企业公布“经济竞争能力实施纲领”框架内的技术创新招标项目,企业中标便可获得政府援助。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引进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等,并为此提供援助,援助额为引进费用的50%。对于中小企业在管理、研发等方面的顾问咨询服务,政府也给予援助,援助额为顾问咨询费的50%,最多不超过200万福林(约合1万美元)。

  税收提供优惠

  匈牙利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作为其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费用,提供50%的援助,援助金额最高为500万福林(约合2.5万美元)。这大大推动了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中小企业对因特网的使用,如对于一些年营业收入不到400万福林(约合2万美元)、通过因特网报税的中小企业,可以把上网费用的40%从纳税税基中扣除。
  在用好金融政策和财政补贴的同时,匈牙利还通过税收优惠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了形成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合理的产业链条,匈财政部允许供应商中至少30%为中小企业及投资总额超过10亿福林(约合500万美元)的企业提出税收优惠申请,财政部根据个案情况许可不同程度的优惠,最大优惠可减少应缴税额的80%,最长优惠期限可达10年。
  政府从鼓励投资、促进研发两个方面直接对中小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中小企业在税收年度进行投资,企业所得税课税税基减少的数额可等同于投资额,但不能超过3000万福林(约合15万美元);企业所得税减少的额度可达到贷款利息的40%。自2003年起,中小企业用于设备更新、拓展业务、购买知识产权等的费用可用于抵扣企业所得税。此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投资储备”来获得免税优惠。“投资储备”金额最高可达当年税前利润的25%,但每个税收年度不能超过5亿福林(约合250万美元),该“投资储备”在其建立后的4个税收年度内只能用于投资和购买有形资产。
  在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匈牙利投资及贸易发展署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机构的两项主要任务是:通过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出口市场多样化,来提高匈牙利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以使其适应匈牙利加入欧盟的要求。每年该机构都在匈牙利和匈境外组织300多个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专业活动,以此促进匈牙利的出口及外资引进。


  来源:经济日报 2007年02月01日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