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商务局副局长谈长沙市中小企业挺进美国的对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投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帝国里,外国投资竞争更是趋于白热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8个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到境外办实业55个项目。但我国目前只能算是对外投资的“小国”,国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使用外资比仅为1:11;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总量也明显偏低,截至2004年,我国448亿美元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仅是美国的2.2%,日本的13.4%,与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根据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对长沙市中小企业如何挺进美国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对境外开拓的重视,找准产业行业地方切入口。在宏观经济环境上,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利用外资世界第三,对美贸易存在大量顺差,再加上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对外投资条件更加成熟,各级政府应站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增就业的高度,把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提到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开拓市场。结合美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我市应从美国的夕阳产业入手,比如在制造业中寻找商机,并密切关注美国的信息、电子、生物等产业的发展方向。从地域上讲,我市中小企业一般应优先选择交通、通讯发达、商机较多、生活便捷的大城市,特别是美国十大工商城市;其次是工商业富有特色的中小城市。

  2.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要“走出去”,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首先,我们可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在国家一级设立海外投资促进专门机构,从事政府资助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工作。其次,应加大对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包括驻美使领馆、经参处,他们熟悉美国行政和商业运作规律,可为我在外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并协调好各方关系。建议政府修改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使得民营企业“走出去”不需审批只需备案即可。同时,应设立中小企业局,加强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

  3.扩大专门的资金和融资支持。德国政府执行“欧洲复兴计划(ERP)”,从技术、资金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美国联邦政府也每年拨出专款为企业提供业务培训,各州、郡甚至从财政上给予商会支持为企业提供会费补助、搭建商务平台。我国目前虽然也有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渠道,比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但真正用于企业境外投资的还不多,建议长沙市从扶持出口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的角度出发,加大对走出去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建立对外投资担保制度,采取市场方式设立对外投资担保公司,为我市中小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保障。

  4.加快发展商会、协会等组织机构,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我国有各类各级商、协会3万多家,工商领域全国性协会就有362个,其中综合性协会15个,工业行业性协会206个。我市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国际商会长沙商会、市工商联合会、市华侨联合会等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其资源丰富,渠道广阔,信息及时的优点。另外,可建立一个促进中小企业走进美国市场的商协会的联动机制,将长沙与美国企业和民间的投资和商贸信息及时收集发布和反馈。我市商协会要与国际接轨,强化服务功能,对企业要有号召力。而且,要研究国外商会的功能与特点,通过与美国商会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促进中美企业的合作。

  5.确定市场定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美国是世界最大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科技又处领先地位。进入美国的我国中小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市场导向型,推动出口企业“走出去”:直接接触客户、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商机与利润。(2)资金导向型,上市融资:从美国庞大的资本市场寻求资金、以促进企业发展。(3)产业导向型,招商引资:促进美国企业向中国转移技术与生产。中小企业挺进美国会面临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状况,所以在“走出去”以前一定要把情况研究透彻。

  6.组团出击。从韩国、日本企业在美国开拓的经验上看,企业抱团出击是比较成功的做法。将“单兵作战”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去开拓同一市场;成立华人商会,作好团结统筹,对同一行业、同一地区的经营中产生的问题统一协调解决,还可有效避免低价竞争等现象。即使美国有人提出反倾销诉讼,广大华商也可在华商会的协调下,采取统一行动与美国有关方面交涉,维护华商的正当权益。

  7.必须重视本土化经营。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化方面还有很多局限,尤其国际化网络资源不足。这一点需要在本土化经营方面给予弥补。要向逐渐实现本土化的方向努力,要结合美国的商业、消费和贸易习惯,培育出可靠的供应、销售网络,打造出有当地特色的产品系列,增强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同感,要巩固和发展本地固定的客户和市场群体,建立和完善在美国甚至整个北美地区的分销体系,并敢于使用美国本土的人力资源。

  8.加强中小企业走进美国的人力资源建设。一要培养一批外向型复合人才。我市高校集中、职业技术学校实力强,为适应全球化需要,建议多开设国际商务方面的实用课程,职业学校要加大对高级技师外语和商务知识的培训。二要建立“走出去”的人才库,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境外的紧急人力资源需求。充分发挥我国中老年专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协会或咨询机构形式帮助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三要积极利用WTO的支持机制,政府有计划地派员接受WTO有关机构对中小企业人才的培训。

  机不可失,我市中小企业应及早动作,以全球化眼光审视自身,在做好市场调研和商业计划书的基础上,大胆挺进美国,开拓市场,创办实业。市政府应高度关注中小企业的走出去,建立中小企业走出国门、挺进国外特别是美国市场的联动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在WTO的框架下,培育更多的“产于长沙”的跨国公司。

  (作者系长沙市商务局副局长)

  来源: 长沙晚报 2007-01-30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