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对外合作20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2月29日上午,“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二十年暨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 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由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主任袁普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领导、知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共50人出席了座谈会。代表们共同回顾了二十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事业走过的历程,总结了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积累的经验,并对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开拓中小企业对外合作新局面进行了探讨。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出席了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就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支重要力量。20多年来,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合作方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引进生产技术和资金为主,逐步转向“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合作方式。目前,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出口、海外投资、境外加工等多方面的对外合作,在海外投资领域,投资方式已由最初的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向股权置换、跨国并购等多领域拓展。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管理方面,政府注重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组织指导工作不断加强,对外合作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对外合作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欧新黔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也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以及国际产业转移都为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的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看清中小企业对外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挑战。中小企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相同、产品结构相对落后;管理和技术水平不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自主创新意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及市场行为不规范,都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开展对外合作的重要因素。
欧新黔说,“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着力全面提高中小企业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鼓励企业更多的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积极承担国际服务业外包转移,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兴业,发展产品加工、劳务输出、建立营销网点、开展合作研发,加强与国内政府和国际组织的交流,积极探索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为中小企业扩大开放搭建平台。
国务院有关部委、地方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学术机构及企业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并作了精彩发言。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2006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