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应理性看待电子商务
国内的电子商务兴起不过几年的时间,战火却蔓延了整个中国,从网站到网站之间的竞争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大有拼个你死我活的势态。
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是中小企业的应用,这个是马云先生所倡导的,也是现在所有B2B网站争夺的客户群体。中小企业品牌号召力不强,缺乏规模性的销售渠道,于是他们选择了电子商务,希望借助网络扩大自身影响与销售力,这种景愿无疑是好的,也是正确的,可是一些企业却对电子商务有了极大的误解,认为电子商务应该如同他们的销售人员,只要把信息发布出去,就应该给他带来订单,如果不能,他们则抱怨电子商务不行,是一伙IT骗子。其实,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发布,其中的信用、沟通更是关键中的关键。采购商在选择网络渠道购买产品时,因为可供选择的供货商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他们只能通过自己对供货商的信用调查进行考核。如何在网络上了解企业信用呢,无外乎采用最简单的几种方法:一是通过第三方信用认证机构,二是与其交易的企业对其评价,三是直接与供货商联系,通过双方的交流逐步了解,特别是供货商在沟通过程中给采购商的信心灌输(承诺、品质、样品),促使采购商下定决心,完成交易。
于是,现今的电子商务形成了两种有趣的结果,一是没有理解电子商务本质,不能很好与供货商沟通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信心不足,把销售失败的问题都推到B2B网站上去,另一种就是通过与客户的良好沟通,证明了自己的信用,开始完全依赖电子商务。这两种结果导致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极端发展。
其实,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该把握住一个度,如果你的产品属于比较容易实现电子商务交易的产品(如电子产品、工艺品等),可以把主要销售渠道放到网络上来,而相对比较昂贵而又对质量要求比较高的产品(如电脑、机械)还是走线下渠道为主,网络销售为辅,这样才能把电子商务更好的应用到自身企业中来。
来源:IT写作社区 田阳 2006年11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