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2万亿元票据不良资产率为零的背后……



  翻看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六年来的经营业绩,一组数字跃然纸上:2000年至2002年的初创发展期,年均票据买入量1000亿元;2002年年中至2003年的快速扩张期,通过设立布局重点城市、辐射全国范围的七家分部,2003年当年买入票据3700多亿元;2004年开始进入稳定发展期,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2004年票据买入量突破5000亿元,2005年票据买入量突破6000亿元,2006年前10个月的票据买入量达到5115亿元。六年内,工行票据营业部累计买入票据60余万笔,金额超过2万亿元,票据融资规模逾2000亿元。与之相应的是,工行票据营业部已连续六年保持了假票率、不良资产率、资金损失率和经济发案率为零的记录,并且已累计提取了9.2亿元的风险拨备,积累了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在近年来票据市场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背景下,工行票据营业部是如何将开疆拓土、快速发展与稳健规范、审慎经营相协调,2万亿元票据不良资产率为零的背后到底说明了什么,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工行票据营业部是于2000年11月9日在上海成立的国内首家票据专营机构,依托工行整体的资金、网络和清算优势,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以票据为工具的短期融资服务。秉承工商银行稳健经营的作风,成立伊始,工行票据营业部即提出了“制度先行于业务,程序先行于操作”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建立健全《业务风险控制实施细则》等各项风险管理制度,精心培育风险防范文化,积极倡导规范交易行为。

  集约化的专营模式是风险防控的基础。2002年9月至年末,随着沈阳、广州、西安、重庆、天津、郑州、北京七家分部的相继成立,工行票据营业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营销网络遍及全国,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如何在总分部之间建立起统一管理、集约控制的专业化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成为工行票据营业部这一时期的工作重心。为此,工行票据营业部出台了总分部统一转授权管理、统一票据买入利率、统一票据卖出操作、统一新产品研究开发、统一管理信息平台、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六统一”要求,并制定出台了《票据风险控制操作指引》等文件,进一步强化业务操作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电子化的业务系统是风险防控的支撑。于2002年9月投产、并在七个分部相继投入运行的票据综合管理系统(BMIS),为工行票据营业部实施风险刚性控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将票据交易信息和审查审批环节全方位、全流程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不仅有效加强了业务流程控制,而且为总部实时监测票据买卖结构和流向、进行票据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了信息平台。此外,系统中还设置了公示催告票据模块,每天由风险管理专职人员录入最新的公示催告票据信息,严禁风险票据的流入。

  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是风险防控的条件。2002年底,工行票据营业部正式启动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这是该机构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促进流程优化和管理规范化的又一重大举措。至2003年末,工行票据营业部总分部全体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搭建总分部一体化经营管理平台,追求标准化操作、规范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步入了新的台阶。

  规范化的买入标准是风险防控的“闸门”。2004年,工行票据营业部进一步担负起全行票据业务规范传导和事后监督中心的作用。为了在票据市场风险积聚的情况下,有效加强全行的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工行总行在当年改革了票据业务经营体制和管理机制,开始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约束和引导全行的票据经营机构向票据营业部集中移存票据。为此,工行票据营业部在原有票据业务办理十条规定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商业汇票买入业务办理标准》,作为全行票据交易的统一规则和审查移存票据质量的制度依据;同时根据票据市场特定时段表现出的风险特点,采取富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加强票据流转的合理性审查。通过对行内票据的流转审验和逐级检查,工行票据营业部充分发挥了规范操作和风险防控的传导作用,而《商业汇票买入业务办理标准》也逐步发展成为票据同业重要的审核参考标准。

  一体化的业务处理是风险防控的延伸。工行票据营业部另一项针对操作风险的会计管理一体化改革是风险防控的重头戏。2004年8月,建立了“会计处理中心”和“质量监测中心”,对各分部会计核算、资金清算和到期票据托收业务进行集中处理,以及将各分部会计核算的质量监督工作集中到总部完成。经过两年多的实际运作表明,“两大中心”对加大业务监督力度、进一步防范业务操作风险、保证票据资产的安全性和资金运用的高效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垂直化的审批体系是风险防控的关键。2005票据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多家商业银行转而将富余资金投入票据市场,致使票据市场急剧扩容,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剧烈变化,富余资金亟需寻找出路,并由此引发了票据业务贸易背景不真实、资金流向不合规等新一轮风险隐患。面对票据业务经营风险的新特点,工行票据营业部结合自身的专业化经营架构,为进一步优化业务审查审批流程,在总部设立首席风险官,在分部设立主审查人,形成由分部审查人员、分部主审查人和风险审议小组、总部首席风险官组成的权限清晰、职责明确的垂直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了业务审查和业务审批的有效分离,极大地提升了票据业务审查审批的专业化、专家化水平,对加强票据交易背景真实性、票据跨行业跨地区流转过程合理性的审查,防控大额票据的政策性、关联性风险发挥了很好的效用。

  今年以来,票据融资在各家商业银行资产中的比重仍呈上升态势,其中蕴藏的风险隐患不容小觑。银监会领导近期在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金融机构要把防范票据等案件高发与高损失风险、降低案件高发机构发案率作为今年案件治理工作目标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对于在风险管理上已历经了一系列改革实践和创新举措的工行票据营业部来说,如何凭借专营机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优势,进一步拓展风险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全面风险防范体制建设,打造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10月27日工行A+H同步发行后,工行票据营业部也将面临新的经营管理形势,对该部防控风险、增加收益的能力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有理由相信,工行票据营业部将直面挑战,在延伸风险控制覆盖面、完善风险管理决策、提升风险管理技术内涵等方面出台新的举措,迈开新的步伐,并在不久的将来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来源:《国际金融报》龚音飘 2006-11-09 第05版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