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投资东盟:中国企业未来15年风向标



  “这个工程还有机会吗?”
  “不,已经招标了。”
  “那么这一个呢?”这是秦丽君的机会,因为胡志明市市长黎清海正坐在她的边上。她拿着胡志明市此次的招商项目表,向黎清海询问每个项目的进展。
  11月3日,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结束。大量像秦丽君这样的中国商人,活跃于会场的每个角落。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为其商品或者资本,找到一条进入东南亚的通道。
  “未来15年,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将渐入高潮。”广西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山对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
  Ei moe moe han一家人来自缅甸仰光,他们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租下一个展位,卖起了玉器和首饰,中国的顾客纷纷抢购她的商品。
  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到了2005年数字已经达到1303.7亿美元。东盟已经连续13年成为中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尤其重要的是,东盟已经保持了对中国长达13年的贸易逆差,这一数字在2004年达到200亿美元。
  这种贸易格局,符合东盟的利益。但是,有国际问题专家表示,这样的局面也未尝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只有双方在经贸关系上依赖性的增强,中国才有可能在东南亚收获政治成果。
  而从投资上看,则又是另外一种局面。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05年,东盟国家来华投资26855项,实际投入385.2亿美元。而中国在东盟的投资,截至2005年底为10.8亿美元。主要体现在工程承包方面。
  在东盟方面看来,投资上的落差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要求中国增加对东盟的投资,成为东盟国家共同的呼声。
  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共举行了27场投资推介活动,其中东盟每个国家都举行一场,向中国的投资者介绍本国的投资政策和产业特点,有些国家还带来了招商引资的项目。根据组委会投资部项目组负责人赵涛提供的数据,本届东盟10国招商引资项目501个,去年大约是400个。
  “今年已经有130多个中国企业代表团到了越南考察投资。”胡志明市市长黎清海告诉本报记者。此次博览会,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招商引资。
  根据博览会组委会最终发表的数据,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的国际合作项目132个,总投资58.4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0.47%。赵涛分析说,今年总体趋势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项目多,而且项目金额变大。
  黎清海说,他们正和上海方面谈判在胡志明建造地铁,总长度12公里。“项目还在谈,但是考虑到政治上的关系,谈下来的可能性很大。”胡志明市和上海市是姐妹城市。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谈及推动中国-东盟双边经贸关系时表示,要鼓励和推动中国企业前往东盟国家投资,政府方面提供积极引导和政策扶持。双方的合作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合作开发和加工资源、工程承包、跨国并购以及设立工业园区等。
  而在同期举行的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中国商务部官员称,未来中国企业前往东盟投资的方向,主要是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延长产业链投资。中国将落实去年提出的50亿美元优惠贷款,支持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赴东盟投资。
  “前15年,中国-东盟主要依赖的是经贸关系,接下来意味着双方的政治关系也将全面发展。”张文山认为,这将会进一步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进展,而当前最重要的是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关措施“做实”。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陈善哲2006-11-06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