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新农村商网实现今秋农副产品购销对接



  网络传信息 助农解难题

  本报北京10月1日讯 记者龚雯报道:国庆节前夕,安徽省砀山县绿色食品工程协会会长李夫民喜滋滋地致信“中国新农村商网”,代表全县果农表达感激之情。自打有了新农村商网,原先卖不出去的砀山梨销售状况明显好转,外地客商也纷纷赶到砀山,掀起了采购热潮。

  今年8月25日,由商务部主办、农业部和信息产业部、国信办支持的“新农村商网”正式开通,目标是发挥“网络传信息,助农解难题”的作用,进一步搞活农村市场流通。商务部又于9月15日举办“2006新农村商网秋季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在整整一个月时间里,采用网上网下相结合,帮农民找到信息渠道,摆脱“卖、买两头难”。

  本次对接会的农副产品信息由各省区、市商务部门负责报送,权威性、可靠性大大提高。每个省区、市选择本地3—5种今秋需要在全省或全国销售、产量较大、可能滞销的农副产品作为主要销售对象,提供本省的购销商家名单,由新农村商网组织购销双方对接。截至9月28日,各地选报求售农副产品103种,求售信息1143条,涉及208个县,涵盖近600位农民和农副产品经纪人等,以河北、安徽、云南、陕西、湖北的求售信息居多;求购农副产品近90种,求购信息160多条,涉及71个县约130个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以河北、湖南、安徽、黑龙江、福建的求购信息居多。

  自对接会开幕以来,网上访问量不断增升,到9月底,已帮助实现交易对接约880对,达成意向成交金额8752多万元,实际成交212万元,经买卖双方确认,广西的红椎菌、重庆的鸡蛋和安徽的百合等先后顺利成交。

  广大农民对本次对接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山东商河县沙河乡的徐济生在新农村商网联系到了陕西的板栗供应商,他说,商网用电话、网络等方式提供量身订制的服务,使农民获得了准确的购销信息和有效客户资源,大大节省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

  各地商务部门也积极参与商网和对接会的活动。商务部负责人表示,这些情况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匮乏与滞后,一方面也体现了农民和农业经济发展对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的强烈企盼。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了解到新农村商网的好处,许多农户、商户都希望这类活动能坚持办下去。

  来源:《人民日报》 ( 2006-10-02 第04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