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竞争力来自产业集群化
美国人最近的一项“重要发现”---中国产品竞争力的奥秘在于产业集群化,使在国内早已不新鲜的产业集群现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专家日前指出,我国产业集群正在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产品的物美价廉一直让美国感到头痛。对此,不少美国人指责中国产品是在“血汗工厂”中生产出来,再借助中国政府操控的汇率卖到全世界。而现在,终于有美国人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奥秘---产业集群化。美国《商业周刊》国际版主编鲍勃.道林在其5月30日的文章中写道:“中国的价格不完全是由熟练工人和自动化导致的,如果是那样的话,中国就成了另一个日本,只不过支付较少工资。中国货强大的竞争力来自超大型的生产规模,也来自当地极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在中国工厂的周围,你可以从众多的供货商那里买到各种小零件和生产原料。”
事实上,美国人所揭开的中国制造业强大竞争力的神秘面纱,就是中国东南沿海无数企业所追寻的完善的生产供应链。在经济学家眼中,这种同一行当的企业“扎堆儿”生产的现象,就叫产业集群,即某一特定产业(相同产业或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的企业根据纵向专业化分工以及横向竞争和合作的方式,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区域而形成的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组织。这种产业集群不仅能促进专业化分工合作,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还能够提升区域经济的外延性,使区域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集群的概念提出来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国内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作为长期研究产业集群现象的专家,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认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广东出现的“专业镇”,再到2000年浙江提出来的“板块经济”,这其实都是一种产业集群。通过在江浙地区、特别是在温州的小商品生产上所取得的成功,产业集群的模式迅速在沿海其他地区推广。
对于在国内广泛成功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下半年国家将出台具体措施,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切入点,进而促进各地的产业集群发展。
来源:中国质量报中国创新网2006-9-28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