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乃堆拉贸易初期不理想



  基础设施匮乏 商品种类受限 天气状况不佳

  今年夏天,印中两国高官冒着寒雨来到乃堆拉山口举行了边贸通道重开仪式,这被认为是标志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里程碑。

  海拔4000多米的乃堆拉山口跨越喜马拉雅山,是连接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关口。乃堆拉山口自1962年印中战争以来一直呈关闭状态。

  不过,这个开通仪式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尽管有人乐观地认为,乃堆拉山口的双边贸易额将逐渐增长,但目前看来,结果却令人失望。来自印度东部的商人已经转而寻找其他的替代贸易通道。

  去年,由锡金政府委任的乃堆拉贸易研究小组预计,乃堆拉山口的贸易流量2007年将达到457万美元,2010年将达到7800万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1.275亿美元。

  报道显示,乃堆拉山口开通近两个月以来,中方的出口稳定在每周1.25万美元左右,印方出口额也只是稍高一点。当然,在山口开通初期,用这个数字来证明其成功与否尚显过早。

  各产业机构列举了山口开放初期表现不佳的几个原因:

  第一,基础设施匮乏。破旧的道路和通信设施,缺乏银行机构和集装箱仓库等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以促进贸易的繁荣。

  第二,需要扩大准许贸易的商品种类范围。印方的29种商品清单和中方的15种商品清单并没有包括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商品和服务。产业机构认为,这些清单必须得到扩充,清单内含有的家畜等产品应该放弃。

  第三,天气限制。乃堆拉山口贸易只能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时候进行,一年中开放贸易的时间有限。这是乃堆拉山口无法成为印中两国主要陆路贸易通道的首要原因。

  印度商会秘书长纳兹伯·阿里夫告诉记者说:“由于存在以上这些障碍,现在亟需寻找替代的印中陆路和海路贸易路线。乃堆拉可以成为当地市场和西藏自治区的重要贸易关口,但不宜成为印中的重要贸易关口。”

  阿里夫还指出,乃堆拉山口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它开向中国西藏,而中国的西部省份对印度商人来说意义不大。很多人认为,由史迪威公路经缅甸进入中国昆明这条线路对印度商人来说更具吸引力。他们可以由此直接进入中国东南部的商业中心。

  史迪威公路在印度境内长61公里,缅甸境内约1000公里,中国境内几百公里。印度东北部各邦政府已经要求印度联邦政府敦促仰光重开史迪威公路。除陆路通道之外,印度对开启海上通道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印度政府正在敦促缅甸政府对印度商品开放阿恰布港。另外一个可选择的路线是通过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将商品运输到中国和东南亚市场。最近,西孟加拉建设深海港的计划已瞄准了该地区的快速经济发展趋势。这个项目目前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一旦动工它将成为最佳的贸易路线。

  印中贸易额现已达到近200亿美元,且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现在,90%的印中贸易都是通过海路经天津港中转的。▲

  来源:(摘自8月29日香港《亚洲时报》,原题:印中之路通往何方?作者希哈拉·拉扎·哈桑,伊文译)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