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拦路虎"挡路 九成民营企业没有贷过款
开篇语
民企破困 助力经济腾飞
市委书记汪洋视察洪崖洞时发表讲话,提出重庆经济在“十一五”要取得新突破,关键在民营企业。他要求,全市上下要努力为民企发展创造良好氛围,提供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阳光”也好,“土壤”也罢,均与民企发展休戚相关。
融资环境好了,民企的生存空间就会大得多;产业规划引导到位了,民企的发展前景就会一片光明;管理先进、服务到位,民企的效率就会大幅提高,就会为重庆带来更大的效益;渝商抱团一致发展,就会产生合力效力,就会在全国打响重庆品牌……
针对民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困难,本报今起从民营企业融资贷款、职能部门对民企的管理模式、对口单位对民企服务体系等方面推出“破困民企猜想”系列报道,将政府部门、民营企业、专家学者、普通市民等对破困民企的各种设想、意见和建议展现出来。
在报道中,难免会出现局限性,部分猜想或许会存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希望广大读者也能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助民企经济腾飞。
假如说制度是一条河,河两边的人想握手,最好的办法就是架桥。一心希望借钱的民营企业,与一心想把钱借出去的银行,就好比河两边的人。而目前,架桥成功率只有10%。
10万元差点憋死一企业
去年春节前,一个有50多名员工的建材企业,由于年底给职工发了工资奖金,外加货物积压,一时流动资金吃紧。可就在这时,该企业的主要原料提供厂家来电要求打10万元定金,否则春节后就停止供货。
据该企业的老板讲,要在平时,10万元根本不算什么,可年关迫近,许多人都不愿借钱,加之没抵押物,企业在银行也没贷到款。当时急得双脚跳,无奈之下,他找到市建材商会会长孙仁元,连哭带求地让孙帮忙救救急,否则,企业就面临关门。
事后,孙仁元说:“钱我是想办法借给他了,可这不是办法啊。经营中一时资金吃紧的小企业多得很,很多都是被这样憋死的。要救他们,最好的办法是多设担保公司,最好是规模较大的信用担保公司。”
4原因造成9成民企贷款难
据市中小企业局6月末的最新调查:目前我市非公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一共有52万多户,其中,大约有九成的小企业从没在银行贷过款,成为银行的阳光雨露照不到的“信贷盲区”。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呢?记者综合市银行协会、担保协会、人行重庆营管部、银监局及工行、深发展、市商业银行等银行的采访,我市民企融资难,既有全国的通病,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具体来讲有4大拦路虎:
金融环境差 信用度不高
人民银行今年6、7月曾在我市10多个区县专题调研,发现一些区县的部门和个人极不讲信用,比如某县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余额累计有12亿多,但有5亿多是呆账,银行无法收回。
缺抵押物 担保公司量少
民营企业大多实力较小,缺乏抵押物,同时,我市目前仅有52家担保公司,且大多数规模较小,难以达到银行的要求。
贷款政策没落到实处
目前,银行对贷款都是采取终身责任追究制,同时,个人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对国企、民企贷款,就银行职员来讲,其风险迥然不同,因此一些针对民企的贷款政策就没落到实处。
部分民企管理不规范
银行不是风险投资公司,只爱做成熟的行业和产业,喜欢凭报表、现金流等数字说话。然而,很多企业,或许是为逃税,或是根本没正规的会计,大多是一本本的流水帐,让银行无从下手。
现状
9成担保公司面临“失业”
为警示担保行业的风险, 日前,银监会向各家银行紧急下发了一纸规定:要求银行应与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担保公司合作。
市担保协会刘会长说,这一规定一旦斗硬的话,我市9成担保公司都将面临失业的威胁。刘会长介绍,目前我市共有52家担保公司,其中,有政府投资或参股的35家,商业性担保公司17家,总注册资本金21.2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上1亿元的仅有4家,3家在主城,1家在万州。其中,主城3家中的重庆翰华信用担保、市总商会信用担保分别由隆鑫、宗申两大集团参股发起,重点为两大集团的配套企业服务。而万州区国有资产担保有限公司的辐射范围,主要以万州的中小企业为主。
总体上,刘会长称,我市担保公司是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承担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任。按银行放款限额是注册资本金的3—5倍的最大上限计算,我市现有的担保公司只能为106亿资金提供担保。这对急需资金支持的40多万户小企业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应对
政策性担保公司扶持民企
目前,银行贷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抵(质)押贷款,二是担保贷款,三是信用贷款。
市银行协会李忠浩称,小企业融资难这个老大难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责任不全在银行,民企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一些信贷员宁愿少拿点工资奖金,也不愿去冒民企这个风险。
李忠浩说,银行的这些制度规定,不是只针对重庆,全国都一样,要想喊银行立马改变,那是不现实的。“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建立一批实力强的政策性担保公司。”
市担保协会刘会长称,倘能如此,这肯定要大大缓解我市民营企业,特别是许多创业初期的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另外,市社科院财经研究所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我市担保公司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太分散,缺少注册资本金几十上百亿的担保公司。数量太分散,一不便于管理,二对规避担保风险也不利。
来源: 重庆商报 2006年08月28日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