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中印尚未摆脱互相猜疑



  需要类似古代佛教所起到的纽带作用的新载体

  目前,中印双边贸易已恢复了活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两国的贸易交流堪称典范。就像当年玄奘对佛教表现出的极大兴趣,中国企业家和官员如今对印度的软件颇感兴趣。印度的成功给中国提供了参考模式,中国正加大努力吸引印度信息技术企业。印度当然也希望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但直到2005年,印企业在涉足中国市场时仍小心翼翼,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设置了一些障碍。

  尽管印度在双边贸易中享受顺差,却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事实上,印度是全球寻求以“反倾销”对付中国的最主要的国家之一。虽然表面上印度想在两国间“软件”和“硬件”方面寻求互补,但从根本上印度还是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特别是在制造业上。

  尽管相对贸易关系来说还发展较慢,中印政治关系也取得了进步,双方已采取措施增强互信,比如开放乃堆拉关口。而目前,美国把与印度的新关系当作扩大自己在该地区影响力的途径。在把崛起的中国当作可能的战略对手时,华盛顿把新德里视为一种平衡力量。当印美新关系建立后,中国并没袖手旁观。近几个月来,北京加紧了与其南邻接近,与印度建立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

  中印关系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建立新战略关系后——让政治和贸易以外的交流变成一种必需。近年来,谈论中国在印度已成为“时尚”。几十年来一直忽略中国的印度开始贪婪地获取有关北方邻居的一切信息。印媒体纷纷派记者常驻北京,印学术界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

  中国也对进一步了解印度表现出极大兴趣,尽管远不如印度给予中国的关注。然而,已在中国许多城市开分店的印度餐饮业“印度小厨”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对印度文化产品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印度瑜伽学校和电视剧也在华走红。

  尽管中印文化联系日渐加强,但双方的差距仍然很大。虽然互相了解的进程不断加快,但从根本上说,两国还是没有摆脱长期存在的互相猜疑。为建立一种比地缘战略更加稳固持久的关系,中印需要找到新载体,一个类似古代佛教在两国之间所起到的纽带作用的新载体。

  但凡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都是建立在超越国家利益之上的、以普遍价值观和准则为基础的某种关系。但当中印目前关系缺乏规范性内容时,华盛顿却与新德里分享着一系列根本性政治价值观。美印关系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更为深远和成熟。因此,现在就认为中印可以一道重组世界秩序似乎为时尚早,但不妨说它们已具备这种能力。▲

  (摘自8月刊西班牙《对外政策》,作者胡利奥·阿里亚斯,欧中贸易政策顾问;贾鹏译)

  来源:《环球时报》 ( 2006-08-23 第06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