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仍是美政治主流(越洋视线)
中国恐怕是世界上最看好全球化的国家之一了,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全球化中受益良多。而随着带有“全球化”的字眼在公共话语中越发频繁地出现,“民族主义”则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不仅如此,“民族主义”在中国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一些人高喊中国不能有“民族主义”,中国要推行“全球主义”,因为这是“时代的潮流”。但笔者想说的是,如此盲目地将民族主义一棍子打死,根本就不符合当今世界政治的现实。最近在美国政坛发生的“拉蒙特冲击波”,充分显示了民族主义在美国这个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的政治中的主流地位。
前不久在参院中期选举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初选中,资深参议员利伯曼败在了政坛新人拉蒙特的手下,《华尔街日报》对此有诸多评论。《华尔街日报》是美国的主流媒体,其评论版文章的影响尤大。 该报评论版文章以偏右(共和党)观点居多,但也兼收并蓄观点偏左(民主党)的文章。对这次的“拉蒙特冲击波”,该报偏右的评论突出两点。
首先,呼吁保守派高度重视拉蒙特事件的意义,认为拉蒙特当选是美国左派自“水门事件”以后发出的历史最强音——左派终于以反战为突破口结束了多年来在美国政坛的失语状态。谁也不知道“拉蒙特冲击波”是否是在布什政府上台后大红大紫的新保守主义退潮的第一步。
其次,拉蒙特胜选是因为他强烈反对布什总统在伊拉克战争上的立场。但评论认定现在的美国左派是一群缺乏民族主义情绪、不认同美国传统的人——用亨廷顿的话说,他们更倾向于“全球主义”。他们的反战立场不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是出于自己的理念偏好。
同时,《华尔街日报》也刊出了曾参加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角逐的克拉克将军的评论文章。克拉克认为,共和党人肯定会抨击民主党人是“不负责任的反战分子”,为了反战理念而罔顾国家利益。但民主党人不会接受这些指控。相反,反对布什的伊拉克政策恰恰是因为民主党人不能忍受共和党右翼以民族主义为由对长期失败的政策不闻不问。
其实,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对拉蒙特事件的反应都是很容易预料的。共和党一定会说拉蒙特及其支持者的反战立场是出于理念而不顾国家利益,民主党的支持者缺乏民族主义情操;而民主党绝对不会承认他们的政策选择和反战理念有什么关系,他们反对布什的伊拉克政策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美国利益。我们不难看出,在美国政坛,确认自己永远站在美国利益一边是政客的生存之道,认同美国民族主义或者说“美国至上主义”是政客的首选;相反,“全球主义”、“超国家主义”或“多元文化主义”虽然在学理上尽可见仁见智,在选举上却是“票房毒药”,真正愿意进入主流政坛的政客们对它们是避之唯恐不及。拉蒙特在美国政治光谱上可谓主流政坛的激进左翼,我们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如右翼所描述的那样不认同“美国至上主义”而信奉“全球主义”,但我们清楚一件事:即使他真是如此,他也绝对不会向社会承认,否则无异于政治自杀。
我国的一些学者和民众曾经积极提倡:现在是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已经过时了;公共政策的选择应该以民主、和平的理念为基础,谈论维护国家利益是自私自利的国民心态。笔者以为,作为学理讨论各种思潮都是应该的,但牵涉到公共政策我们还是要睁开眼睛看现实——即使在当今世界的第一强国,民族主义仍然是从选民到政客的首选。国人即使愿以全球化居民的心态拥抱新时代,也还需要考虑是否同处于全球化的其他国家的居民也已经做好了同样的准备。▲
(作者是旅美留学生。)
来源:《环球时报》夏雨天 ( 2006-08-18 第11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