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银行业创新“戴着镣铐起舞”



    (上海银行业创新系列之四)市场基础薄弱 外部环境欠佳

  如今,金融创新越来越引起经济金融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当人们更多地将我国银行业创新发展问题归因于银行业自身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市场培育程度不健全等同样是诸多障碍中的根本性因素,而这些问题,仅靠银行业自身是无法解决的。

  仍以上海银行业个人理财产品和房贷产品创新为例,在这两个目前上海银行业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里,却暗含着一个恶性循环,对创新的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任何一个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等。但是由于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特点,同业间容易通过产品的局部调整和改良进行模仿,由此造成了目前同业间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同时,由于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对金融创新产品在一定期限内的知识产权保护还缺乏法律保障和相应的操作规则,市场后来者借助其“后发优势”(如成本投入较少和通过技术改良实现对原创产品的超越,使之更加契合市场需要),反而在市场上获得较创新者更为优势的地位。

  该人士认为,如果不加紧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保护创新者的相关权益,而任由这一恶性循环继续下去的话,长此以往,银行必然更加倾向于对现有产品的模仿和局部调整,银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必将逐渐萎缩。

  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则向记者表示,银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有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但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和个人等金融消费者、投资者诚信意识淡薄,社会信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征信体系尚未成熟,信用信息覆盖面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业的创新业务发展。

  据了解,目前央行的企业信贷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数据库包含447万企业户、3400万个人的贷款信息,但对7.2亿劳动就业人口的覆盖还远远不够。同时,征信数据库缺乏社保、水电、教育、税务等非银行信用信息,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中采集和使用非银行信用信息还缺乏法律支持,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也有专家指出,我国各金融市场间的发展不平衡、市场机制尚不够完善等因素也制约了金融创新,这是相关监管部门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在创新中快速发展,运行平稳,已经形成一个主要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以及黄金市场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产品丰富、交易机制多样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参与交易的产品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票据、外汇和黄金,基本上涵盖现货、回购、远期与期货等重要交易机制。但是,各金融市场间的发展还不平衡,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直接融资不发达,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总体滞后,金融市场的深度不足,市场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该专家认为,金融创新对整个市场的制度安排、基础设施、中介服务、投资者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设透明高效、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运行安全的金融市场。

  此外,金融消费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能力也需要加强。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以上海这一金融消费相对较发达的地区情况来看,金融消费者对银行业新产品的认知、分析和判断能力还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部分人群缺乏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

  该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银行从业人员迫于指标的压力,向客户推荐产品过程中对产品风险揭示不足;另一方面,金融消费者自身因素限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相对于银行业创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和频率,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更新较慢,对新产品缺乏认知,无法准确判断新产品的风险程度。有的消费者对新产品风险估计不足,一旦造成损失或未实现预期收益,与金融机构间产生纠纷,有的则过分高估新产品风险,影响了银行业新产品的市场接受。

  来源:《国际金融报》记者 徐海慧 ( 2006-08-18 第02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