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系列之四 重塑金融体系



  近段时间来,整个金融界犹如一池被吹皱的“春水”,市场各方都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各显神通”。

  首先,从银行方面来看,以工行为代表的整个银行业都在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11月3日,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指出,为了解决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工行将改变信贷投向结构,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市场;同一天,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助理梁骧透露,该行正考虑选择管理规范、产权清晰、有发展后劲的中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其次,在资本市场,管理层也不断放出要改变其固有的制度缺陷的信号。10月27日,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表示,应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如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板技术创新、完善上市审核机制、改进交易结算制度等建设,并在条件成熟时向创业板市场过渡等。
  此外,“只贷不存”的民间金融也从幕后到了“前台”,为民企融资助力。日前,央行已正式将陕西、四川、贵州、山西等四省确定为实施“只贷不存”小额信贷的试点地区。记者了解到,这种新生的民间贷款公司,“只贷不存”模式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其方案草稿正在与银监会协商中,待方案通过后,小额信贷的试点将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与此同时,央行也在积极推动建立社区银行,充分发挥社区银行立足当地、贴近社区、贴近借款人的作用,减少信贷决策环节,缩短决策链条,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对此,长期致力于民企融资研究的国研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张承惠分析指出,一直以来,为了解决这一待解的难题,有关方面出台的政策不可谓不多,相关机构也都“恪尽职守”,执行政策的力度也不可谓不大,但总是难见大的起色,深究起来,主要是没有从“大处着眼、全局出发”,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因此,要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大气魄”,需要重塑整个金融体系,才有可能开辟真正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张承惠认为,首先应该放松准入管制,适当增设商业性中小型金融机构,改进现有金融机构的动作方式。一方面要允许民间资本按照标准组建商业银行,另一方面要加快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的改制工作,充分发挥这些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其次,要改进担保机制,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的作用,比如政府财政部门可以适当提高对担保机构的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比例。
  第三,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国外大量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活动并不是通过证券交易所市场,而是利用场外交易市场进行的,因为交易所市场容量有限,难以满足90%以上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我国交易所市场已初具规模,但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长期受到限制,交易活动极不规范,需要改进。
  第四,放宽企业债的管制。通过允许大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把信贷“挤”向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对中小企业债券进行试点。
  另外,还应该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等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机构,发挥融资租赁、典当行等机构的作用。总之,要摒弃现有金融体系的弊端,“对症下药”,让中小企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融资之路。

  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实属当务之急,尤其是在当前物价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将有助于拉动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来源:中国证券报 石朝格 2006年8月7日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