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改革领先印度
标普发布亚太区保险业信用前瞻
尽管亚太地区不同国家保险市场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但标准普尔还是给予该地区多数保险市场“稳定”的评级前景,原因是近年来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状况转强,以及营运基础面稳健。
标普在昨日发布的这份《亚太区保险业信用前瞻2006-2007》报告中表示,亚太地区多数保险公司的信用质量将在今年余下时间里保持稳定,这一趋势有望延续至2007年。
记者发现,报告中专门就中国和印度两个保险市场进行了对比,标普金融服务评级分析师黄如白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和印度的保险市场都处于发展阶段,面对挑战很多。两者做比较后发现,中国保险业的信用基础较佳,中国保险业改革领先于印度。“在强劲经济增长的优势下,中国保险市场的监管制度发展较积极,资产质量较高,主要保险公司表现较佳,都对其信用基础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针对亚太区寿险业的情况,黄如白指出,“稳定的前景展望反映了大部分市场能够取得持续的增长,对业界的盈利状况有所支持,部分市场更同时实现了资产负债管理的强化。不过,亚太区寿险企业的信用状况也因一些因素而削弱。例如,部分市场存在负利差以及监管限制,尤其是对保险企业的投资所施加的制约。”
标普信用分析师宝基舜在谈及亚太区的产险业时指出,“预料亚太区产险业将会保持良好的承保绩效,尽管业绩可能稍为转弱。亚太区市场虽然处于保险费率定价偏软周期,但准备金的监管规定趋于严谨,应有助于稳定业界的财政状况。不过,价格竞争和承保监管放松可能对利润构成更大压力。”
不过,亚太区不同保险市场的风险水平差距很大,风险各异。黄如白表示,这主要反映了亚太区各个市场消费需求各异,决定了各个市场的渗透情况、专业和管理成熟度、监管环境。
尽管亚太区保险业的前景依然稳定,但飓风、海啸、禽流感和投资市场的波动等因素构成潜在风险,亚太区的人寿和非人寿保险公司今后仍将面临多重挑战。不过,以亚太区保险公司目前的状况而言,应比以前更有能力应付这些挑战。
亚太区内保险体系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水平悬殊,但研究结果显示,亚太区保险业已开始引入了较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和资本计算模型、较明智的再保险额度以及灾难复原规划,并减低了风险的集中度。标普预期,会在明年初完成对亚太区保险市场的详细评估。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记者 黄蕾2006-08-08 第02版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