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文化交流促进中非友好(中非友好)



  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沟通和友谊的纽带,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无疑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互利合作。周恩来总理曾经形象地将外交、经济和文化比喻为一架飞机,外交如同机身,经济和文化如同飞机的两翼。这充分说明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国家总体外交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文化关系。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巩固中非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和在建立21世纪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与中非政治、经贸关系并重,为不断加深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增进彼此的团结与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非官方文化交流始于1955年,当年5月中国和埃及在北京签署了“中埃文化合作会谈纪要”。据不完全统计,半个世纪以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文化关系获得长足发展。截至2005年,中国与非洲国家签订文化协定65个,文化协定执行计划150多个。中国先后派遣50多个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非洲,同时邀请和接待160多个非洲国家政府文化代表团访华。此外,中国还派出170多个表演艺术团组赴非洲国家演出,邀请接待100多个非洲艺术团组来华演出,并且在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物、博物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

  进入新世纪,中非文化交流更活跃。继2002年在埃及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之后,2003年12月文化部派遣杂技、歌舞和民乐小组到非洲东部地区巡回演出,受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津巴布韦、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民众热烈欢迎。特别是当温家宝总理出席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之际,中国艺术团体在当地的访问演出,为进一步加强中非政治关系和促进经贸合作增添了友好气氛。2004年5月“相约北京”活动是以非洲为主宾洲展开,7月至8月“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赞比亚、刚果(布)、尼日利亚、加纳、马里等11个国家进行数十场演出,中国艺术家的足迹覆盖南部、中部和西部非洲地区,历时一个月时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非洲举行的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华文化非洲行”深受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欢迎和高度称赞,在中非文化交流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今年2月文化部还派遣上海艺术团赴毛里求斯等非洲岛国访演。

  中非交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非洲国家文化援助的力度,增加了对非洲艺术人才培训费用,一批政府间文化交流项目得以实施。与中国对其他地区文化援助相比较,中国对非洲地区经常性定期政府间文化援助比例最高。中国在贝宁、毛里求斯、埃及建立了文化中心(占目前中国在海外建立的6个文化中心总数一半),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播中国文化的活动。中国已在非洲的肯尼亚、南非和卢旺达分别建立3所孔子学院,从事对非洲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工作。

  今年秋季将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这将是中非关系发展史上一次浓墨重彩的全面交流与商讨合作之盛举,届时将举办一系列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歌舞演出和艺术展览。可以说,中非文化交流在中非政治与经贸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作者为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

  来源:《人民日报》张小兰 ( 2006-08-08 第07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