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还是10.1%? 农发行释疑不良贷款率
据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近日,有媒体披露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率为54.1%,而农发行对外披露的口径则为10.1%。3日,农发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对此作出了解释。
农发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说,长期以来,国有粮棉购销企业在保障国家粮棉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宏观调控职能,同时,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也出现了大量的政策性亏损,这些亏损占用了农发行的巨额贷款。十多年来,国务院先后三次部署,对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亏损进行清理、认定,并实行挂账,所占用的农发行贷款,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负责消化。也就是说,对这部分粮食政策性亏损挂账占用的贷款,政府是认账认还的,而且是正常付息的,是国家对粮棉改革所付出的成本。
这位负责人说,农发行目前是根据有关批文,将此类贷款列为关注类,这类贷款无论是从上述理由,还是从五级分类的角度,都应计为正常贷款。目前,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政策性财务挂账正从粮油企业剥离到粮食主管部门,剥离后的这类贷款,农发行和粮食主管部门重新签订借款合同,期限根据政府的消化期限重新确定。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完成了认定和剥离工作,这部分贷款实际上已成为政府中长期正常贷款。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农发行贷款质量对外披露的数字10.1%是不存在问题的。《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08-04 第05版 )
农发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0.1% 目前国家正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消化处理粮食政策性亏损挂账
记者朱隽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现经营利润同口径同比增加21.8亿元,清收不良贷款4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0.1%。农发行有关负责人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为粮棉油收购提供资金是农发行的主营业务,粮食政策性亏损挂账占用了该行大量贷款,这部分贷款是国家对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所付出的成本,目前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消化处理。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国有粮棉购销企业在保障国家粮棉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宏观调控职能,但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也出现了大量政策性亏损,这些亏损占用了农发行的巨额贷款。十多年来,国务院先后三次部署了对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亏损进行清理、认定,并实行挂账,所占用的农发行贷款,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负责消化。这部分贷款政府是认账认还的,而且正常付息。去年国家已消化历年棉花政策性挂账270多亿元。
据介绍,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政策性财务挂账正从粮油企业剥离到粮食主管部门,剥离后的这类贷款,农发行和粮食主管部门重新签订借款合同,期限根据政府的消化期限重新确定。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已完成了认定和剥离工作,这部分贷款实际上已成为政府中长期正常贷款。
这位负责人也表示,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按政府的调控政策办事,是该行的基本职责。同时,农发行将对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商业性贷款,加强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确保实现不良贷款持续“双降”。
来源:《人民日报》 ( 2006-08-04 第06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