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抓住了1/10的机会 德国中小企业对华投资步子太小
《世界新闻报》文章说,如今,在中国立足的德国企业近三千家。直接投资已达到一百亿美元。但数字同时表明,尽管德国中小企业对中国巨大的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真正有胆量走向中国的德国中小企业还不到1/4。
席棱贝克是常驻中国的德国企业代表,他说,尽管德国中小企业在中国市场可以找到巨大的商机,但至今为止,他们只把握住了1/10的机会。因为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初期面临的困难十分突出。
一般而言,德国大企业或财团在中国投资前,企业的战略企划部门有足够的实力做足开发市场前的调研工作。此外,大公司的对华投资虽然是企业独立决策的结果,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显示出的往往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其背后常有双方政府的支持和大量媒体的关注,而中小企业就没那么幸运。
最为突出的困难是,中小企业不具备大企业雄厚的资金支持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德国投资参股公司的金融专家爱新罗德认为,德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起步阶段的资金困难不可忽视。在公司能够盈利之前的六到九个月的时间内,公司必须支付得起起步阶段的费用,因此,只有拥有坚实的自有资金基础的中小企业,才适合到中国开拓市场。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目前,率先进入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规模较大,年营业额在一亿欧元以上的中小企业有23%和中国有业务往来,而营业额在三千万欧元以下的企业则只有15%和中国有业务往来。
不过,经济学家认为,德国企业的“中国热”还将持续。
这些年,为了让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德国联邦和州政府都制定了优惠的税收政策,中小企业代表在华成立了各种互助机构,介绍经验、提供信息。
杜伊斯堡大学东亚所所长、中国经济专家涛伯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长时间地持续下去,因为有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需求在推动。
还有一个积极因素,是中国国民经济正以持续的“工业升级”快速增长,外国直接投资给国民经济不断带来新技术、新的生产工艺。同时,中国正在培养世界上最庞大的科技和工程人员队伍,未来中国将出现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工业化并存的现象。
中国经济的发展将给德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带来希望。由于发达国家的工业企业逐步转移,主要为大企业配套和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国内的客户将越来越少,形势也逼得这些中小企业将业务重心逐步转向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
来源: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