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资看中成都什么?(特稿)
22年前,四川成都来了一位外国人,居然引来数百好奇的当地居民围观。不久前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发现眼前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就是美国《财富》(中文版)董事长高德思先生。
高德思说:“我1984年来这里时,电视机是12英寸、黑白的,商品非常少。我到过一家书店,发现是用蜡烛照明。我们不能用人民币,只能使外汇券,而且一些小商店不收,我感觉自己是从外星球来的一样。这里的人服装非常单调,都是蓝色和灰色。而且单车比汽车多,坐着的人比走路的多。总的来说,生活节奏非常缓慢。”
“那时,这里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地方,但现在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儿就在朝市场经济方面转化,目前已经非常适宜投资。我们《财富》(中文版)杂志也把成都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在城市排名中可以占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外商投资中国内陆的首选地区
高德思先生主办的《财富》(中文版),这次与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市长协会等联合筹办了主题为《安居·乐业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中国·成都财富峰会”。据《财富》(中文版)的年度调查显示,在商务成本、人才供应、生活质量和综合商务环境等四大标准中,成都均为中国内地城市中的领先者。
另据零点咨询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中,成都的宜居指标排名第三,宜资指标排名第六。成都是一个既宜居、又宜资的城市。
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日中经济协会的评估报告认为,以成都为核心的成都平原经济圈已经成为外商投资中国内陆的首选地区,成都的投资环境已接近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水平。
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01家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其中英特尔、丰田、西门子、拉法基等已在成都投资建厂;美国花旗银行、香港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大华银行、荷兰银行等7家外资银行在成都设立了分行。德国麦德龙、法国家乐福、欧尚、日本伊藤洋华堂等11个海外知名零售企业纷纷在成都落户开店。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说,截至2005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734家,协议外资金额101.2亿美元;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泰国、新加坡相继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成都已与18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
知识产权保护态度积极处理及时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陈伟锭先生出席了此次峰会,据他介绍,英特尔迄今在成都投资了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已达上千人,并且还将扩大自己投资。
陈伟锭说,英特尔选择成都之前还到其它城市进行过考察。成立了一个全球地点选择小组,其成员来自不同的业务部门,从每项业务环节对选址进行了考量,他们的最后结论就是选择成都。
成都是首批确定的4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之一,英特尔专门把当地法院的知识产权案例逐个进行了研究,最后终于得出结论——成都市对知识产权保护态度积极、处理及时。
在中国投资西部有着成本低的优势,但英特尔并不是完全看中这一点。作为生产商,投资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成都市政府有非常具体的架构性、组织性,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鼓励。这也使得我们在进行投资时可以预测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陈伟锭说。
独特的物流环境
物流环境也是所有投资方都看重的一个重要因素。20年前,投资中国的外企大多集中在沿海一带,这主要是因为沿海在物流、人才方面的优势。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便利的海运条件不同,成都地处内陆,没有港口,但做电缆线生意的台商王志强先生却有独到见解:物流便捷是相对的。
如果成都面向全国,不乏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如果面向大西南,更是物流中心。
国际货运若到美洲大洋洲,成都没有港口不方便;但借空中航线到欧洲,又有最短的航线。他建议,成都要和重庆联手做好物流,就像环渤海经济圈一样,做到互惠互利。
据悉,根据有关专家制定的详细区域规划,成都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交通网络的建设。目前已开通了与法兰克福的货运直航、至阿姆斯特丹的客运直航。在吸引大的国际物流公司进入的同时,也在培养本地物流公司。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王葳 ( 2006-07-13 第02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