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报:到中亚办展 好评如潮隐忧亦现
现如今广阔而蕴含大量商机的中亚市场成了众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但他们都面临着如何更快地找到合作伙伴、开拓中亚市场的难题,因此参加在中亚国家举办的展会成为他们的捷径。同时,到中亚举办展会让组织者获利不少,让中亚居民了解了更多更好的中国商品。
通过参展找到商机
从2004年起,新疆政府和企业开始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络,并争取让他们成为新疆几个重要展会的协办单位。比如每年举办一届的乌洽会、中国新疆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新疆国际石油石化与化工展览会等。
不满足在新疆办展等待中亚客商上门的局面,新疆将展会搬到了中亚国家。如2004年新疆首次在吉尔吉斯斯坦举办的比什凯克中国(新疆)商品展览会,新疆德汇集团、乌市五点梅建材有限公司等通过展会看到了商机,在吉国设立了办事处。
不断找上门来的中亚客商让东风新疆汽车有限公司动了开拓中亚市场的心思。去年8月,公司借助新疆机电行办、建材行办在吉国举办机电建材展的时机来吉国参观考察。该公司外贸部经理尼卫斌说:“到国外参加展会,企业可以实现与中亚客商的直接交流,同时也能获取当地真实的信息。今年公司对哈国市场进行了考察,并将参加2006年哈萨克斯坦亚洲商品展览会。”据悉,由中国商务部牵头组织的2006年哈萨克斯坦亚洲商品展览会,150个招展名额目前已全部报满。可以看出,企业希望通过展会参与中亚贸易的热情逐年高涨。
在中亚国家举办展会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年5月22日—27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商品展销洽谈会”上,中国企业与哈国客商共签订外贸购销合同53份,合同金额累计达2.16亿美元。
实际上,脱离了中亚市场,新疆举办各种展会的优势并不明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疆分会会长王克林一针见血地指出,新疆经济延伸的空间就是巨大的独联体市场,新疆在中亚国家办展具有诸多优势,比如市场容量大;中亚经济正处于快速复苏阶段,市场需求量大;新疆是中国西出的桥头堡,具有运距短等特点;产品互补性强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等。
两国携手共同办展
从新疆政府组织企业到中亚国家办展,再到双方携手共同办展,这个过程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今年刚开春,独联体各国举办的各类展会的信息已经见诸媒体。2006年哈萨克斯坦建筑材料展、第二届哈萨克斯坦国际汽车展览会等,都希望中国能组团参展。显然,独联体各国已经意识到只限于本国内部的展会交流形式已经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需求,只有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才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疆分会是新疆举办出国展和国外来华展的管理单位,同时也是主办单位之一,面对企业高涨的开拓中亚市场的热情,新疆分会也开始调动各行业积极组团参展。
今年,中国与中亚之间展会开始相互渗透。比如今年4月在阿拉木图举行的首届中国建筑材料(哈萨克斯坦)展览会,参展企业达200多家,有消息说,这不仅是两国政府首次联手办展,也是中国首次组织如此庞大的企业团参加国际展会。中国商务部准备在今年牵头举办2006年哈萨克斯坦亚洲商品展览会,同样得到了哈国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
搭建中外企业合作桥梁
新疆大得实业发展总公司从2004年开始,就开始承办比什凯克中国(新疆)商品展览会。
“展会还没有开始,门口就已经有近万人在等候,展会期间,有些客商为了能够买到自己喜爱的产品,不惜提前全额交付定金。”大得公司总经理尤丰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在吉国举办展会的情景,“正是这种情形增强了公司在国外办展的信心,去年11月26日至28日,公司继续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大唐中国商品分拨中心举办‘2005比什凯克中国(新疆)商品展览会’近百名企业代表参展,展会合同总成交额达3285万美元。随着中国展会在吉国影响的加深,今年比什凯克市政府又将其列入重点支持项目”。
大得公司国际展览部经理张虹说:“第一次在吉国办展时,参展的企业不愿意在国外进行广告宣传,现在,企业主动要求大得公司提前在吉国各媒体上进行宣传,像新疆天山电梯集团的户外广告,已经遍布比什凯克的大街小巷。”
实际上,展会对促进新疆外贸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它为采购商和供应商搭建了一个桥梁,方便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中亚各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属于需求市场,而中国属于供货市场,双方都需要认识更多的客户。其次,举办展会,可以把国内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汇聚起来,把新产品信息传递给到会企业,从而扩大中国产品在国外的影响力,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如果这个职能发挥好了,展会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大。
到国外办展经验还不足
虽然在中亚国家举办展会的前景被看好,但从规模和效益讲,有些展会只能用“小打小闹”来形容。
目前,新疆在中亚国家举办的展会主要有3个,分别是在吉国举办的比什凯克中国(新疆)商品展销会;伊犁州政府和自治区外经贸厅联合在哈国举办的新疆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展销洽谈会;另外是新疆兵团商务局在哈国举办的中国商品展览会。有些展会无论是档次还是规模,都不尽如人意,甚至有的只有十几个企业参加,开幕当天就闭幕。
展会规模小、在中亚国家宣传不到位、产品层次低、厂家之间竞相压价、合同执行率低等原因,使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疆在国外举办的展会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据悉,目前新疆约有30多家展览公司,但专业在国外办展的公司还没有。
新疆自身的原因也让展会陷入尴尬的境地。首先,新疆的工业基础薄弱。在新疆的出口商品中,约有70%是内地产品,留给新疆的只是一堆数字,而真正对新疆经济起推动作用的应该是新疆本地产品的出口。新疆本地企业少造成参展企业实力不足,同时也造成产品种类不够丰富。
还有就是双方信息交流不畅。中国企业参加在中亚国家举办的展会,最希望的就是把展会信息提前传给潜在的中亚客户,但因为双方媒体交流少,信息没有及时传递给中亚客商,造成准目标客户少。此外,展会主办方在中亚国家广告宣传投入少,也是造成展会不出效益的关键。
新疆政府对企业到国外举办或参加展会的支持力度也不够。中亚国家的经济正处在发展阶段,政策多变,市场不稳定等因素,造成企业对投资中亚谨慎小心。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走出去,同时在政策上多向出口企业倾斜。据悉,目前新疆对参展企业只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这一支持。
费用过高阻挡企业参展
经费过高成为阻挡企业参展的“门槛”。王克林说,目前新疆企业到中亚国家参展积极性不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费用过高,企业担心成本无法收回。据了解,去年新疆在吉国举办的机电建材展,每个人的费用大约是15000元人民币,这主要包括签证费、展位费、住宿费用和交通费用。参加在哈国举办的展会的费用则更高,像今年6月份在哈国举办的亚洲商品展,仅每人在国外的生活费就是19800元,这还不包括展位费。
新疆亚中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参加过伊犁州在阿拉木图举办的展会,该公司总经理苏怡也认为现在参加展会的费用太高,他说,如果参加亚洲商品展的生活费每人需要19800元,企业的报名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此外,苏怡还道出了另一个担忧,那就是展销产品如何消化。新疆到中亚参展的企业以机电建材类为主,机电建材产品价值高,运输费用也高,企业把产品带出去展览都希望直接在当地销售,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企业参展的积极性会提高。
来源:中国贸易报 杨燕萍 2006年06月28日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